声音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张赛飞:聚焦重大技术领域, 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
“创新改变了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力等要素。加速产业分化和整合,从而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促进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通过创造新的需求,形成新的产品和新的产业等。”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张赛飞这样定义创新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她建议,广州要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将已有的开放优势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具体来看,要进一步优化国际科技合作框架。聚焦重大技术领域,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技术合作等。
“人才成为主要制约,引智引才应为首要工作。”她建议,将引智引才列为推动广州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工作,将人才项目纳入到科技计划体系之中,对科技人才进行系统、稳定地支持。适度加大对高学历理工科人才的政策倾斜力度,形成稳定的工程师人才队伍。在人才评定方面,要让驻穗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都能享受广州市人才支持政策,形成各方人才集聚的良好局面。
她认为,市场开拓最为困难,企业对新产品扶持政策的需求强烈。“新技术新产品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成果,可以通过金融支持、市场推广等,加大对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扶持力度。”
科技信息广受关注,科技信息服务潜力巨大。张赛飞同时提出,信息是企业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尤其是科技信息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建议广州相关部门定期梳理汇总创新政策信息,并向企业及时推送。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信息机构,鼓励加强政策宣传推广、科技信息、人才信息整合等增值服务。
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陈海佳:政府应帮助企业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全国政协委员、赛莱拉干细胞董事长陈海佳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中国有从一线城市到五六线城市的广阔市场,形成了梯队,因此需求也是多样性的,有缓冲的空间,就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陈海佳建议政府把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跟人口红利优势转化为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动能。
“包括像华为的5G建设,新基建,智慧城市,各种各样消费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部门应该带头采购民营企业的技术,建立科技文化自信,这样一来科研的投入才能够真正促成成果转化,中国的科技才有前途。”
数说
广州创新有多牛?
2019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
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2%
广州SCI论文、国家级获奖成果数量快速增长,在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培育了一批科学家,产出了一批知识成果,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2019年,广州发表SCI论文36164篇,高于东京(35052篇)、巴黎(34443篇)、悉尼(23301篇)。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的31名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学科领域科学家入选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9年广州牵头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共9项,占全省的90.0%。
广州还培育了一批技术领先的企业。2019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12100家,广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283家(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广电运通掌握了全球领先的金融智能装备核心技术,是国内唯一具备货币识别与处理全套技术的企业,获准牵头制定全球首套VTM国家标准以及四项生物特征识别国家标准。金发科技已成为亚太第一、全球第四的改性塑料企业,开发出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等37种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塑料材料……
2019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8.4%。
分析
落子高端前沿 优化创新布局
一路走来,广州是如何把握大局,举棋落子,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呢?
近年来,广州市各级科技部门积极转变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以政府直接投入为主转变为前资助、后补助、科技金融等多元化支持方式,有效引导了全社会企事业单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市科技创新焕发新活力。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的《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19)》显示,广州的研发人员及经费投入稳健增长。2018年度,广州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为149.7人年/万人,比上年增长9.39%。全社会R&D经费支出达到60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3%;R&D经费 占GDP比重达2.63%,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广州还瞄准了国际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市、区计划投入资金约150亿元,建设冷泉生态系统、动态宽域飞行器试验装置、人类细胞谱系、极端海洋环境综合科考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为前沿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重大需求问题研究提供长期、关键的科学技术支撑。
“整体来看,广州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基础与应用基础技术攻关,依托重点研发计划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有力地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张赛飞表示。
2019年9月,广州集中发布了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新材料、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智能网联汽车4个重大科技专项及1个重点专项,经费规模近4亿元。新型高端研发机构连点成线,成为广州集聚全球创新人才、突破共性关键技术的重要载体,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广州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国家级质检中心超过10家、省重点实验室237家、市重点实验室165家。拥有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多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金域检验转化医学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呈多元化快速发展势头。
广州的创新布局也进一步优化。2018年度,广州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依托,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为主轴,统筹整合各类科技园区,大力推进创新载体高质量发展。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广州科学城被列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产业布局得到优化。
企业创新主体量质齐升。2018年,广州大力促进全市科技创业和科技型企业集群发展,针对企业各成长阶段多角度、全方位予以精准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