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深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致公党广东致公书画院副院长,广州市海珠区文联副主席,十香园草堂堂主,隔山艺术馆馆长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工笔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唐以前,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形式,用考古学、历史学实证的方法可追溯至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画两千多年的沉淀,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发展过程中与西方艺术有碰撞也有融合。因此,我认为中国画创作应该在遵循中国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兼容吸收西方艺术,使我们中国画的发展进入现代性转型。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明确定位的话,发展方向就会乱。中国画不只是一门技术之事,更是一门人生的修养课。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结合当代艺术的语境理念向前发展。所以,历来对于中国画理论的研究, 都喜欢把“技而进乎道”“艺而进乎道”作为最高的目标,所谓“技”或“艺”,当然是指技术水平的高低而言;而“道”,则是指人生修养的境界而言。
“尽精微而致广大”的文化追求及“象性表达”的审美要求,是当下工笔画最珍贵的精神内涵,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哲学精神在工笔画上的折射。精致刻画、入微描写虽是工笔画的本体特征,但取精用弘、蕴含大境界,凸显大格局,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抒发大美情怀更是其基本文化品格。
因此,工笔画之“工”不是“工匠”之“工”,应是一种“道”、一种规矩、一种方法、一种相对于写意画的创作态度,是母体文化精神的高度凝聚。中国画对于人品和画品的要求,无论文人画还是工笔画,也无论出世还是入世,其要义不外乎此。
再者,画者的人生观和个人认知能力是第一要素。同样的花,在悲观者看来是终将逝去的,在乐观者看来那是将要结出果子的;其次就是花鸟画传统学习中一直强调的学养。这是中国传统绘画学习最为独特的部分,画家在多方面学习和修炼,有了知识的积淀,生活的陶冶,画者便有情了。同时,画者的个人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个体情感,画者怀抱情感创作,营造心中的意境。当创作中的取舍和表达都由情而生,由情而动,对花鸟画而言就是一种感悟能力的培养,花鸟画创作的“情”靠养。因此,花鸟画的意境就在“情”的驱动下被营造出来,从创作中体现到宇宙运行的规律和个人心性的生命节奏的同构等等,把笔墨,生命节奏,融合为一体,忠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心灵独白,用自己的方式述说时代美、生活美和自然美,会成为当下持久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去纯化和升华,把自己感到亲切、生发自然的表达方式做到极致,个性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