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信息化提高扶贫效率 “蒜头经济”为村民增收
日期:[2020-06-17]  版次:[A07]   版名:[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字体:【
■粮田村发家致富的优质农产品——粮田蒜头。

潮州市三饶镇将扶贫信息接入中山市东凤镇数据平台

新快报讯 记者李佳文 通讯员 许瑞贞报道 扶贫扶长远,产业加科技是双重保证。中山市东凤镇负责对口帮扶潮州市饶平县“两镇三村”,扶贫工作队不仅协助当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产业多路并进,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还推动当地扶贫工作信息化进程,用数据融合提升扶贫效率。

“蒜头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作为省定贫困村,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粮田村在过往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产业,村里人也没有意识到,他们拥有一样可以发家致富的优质农产品——粮田蒜头。粮田村种植俗称“雨蒜头”的作物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村里独特的土壤,群山环抱的地理环境,以及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共同孕育了粮田蒜头的优良品质。

来自中山市东凤镇的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了解到商机之后,和当地村委讨论研究,最终决定以粮田蒜头种植加工为村的主导产业,并命名为“凤嘴蒜头”。2017年至今,投入扶贫专项资金约11万元,成立凤嘴蒜头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约70亩的凤嘴蒜头种植基地,采取“凤嘴蒜头合作社(致富能人)+基地+贫困户”联结带动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2019年底,凤嘴蒜头获得了大丰收。然而,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贫困户不由得担心蒜头会卖不出去。驻村干部赵健成和队长立即从中山找来了酱油泡制蒜头的配方和成品到村,鼓励凤嘴蒜头合作社负责人参照开发新口味。采用古法加工的盐制蒜头和新开发的酱油泡制蒜头推出市场后,均获得了一致好评。

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凤嘴蒜头合作社对贫困户生产的蒜头实行了保底价统一收购,并且实行了统一泡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盐制蒜头1公斤装售45元,酱油蒜头1公斤装售55元,亩产值达2万元,而此前没加工的蒜头1公斤售价只在15元左右。凤嘴蒜产业大大带动了村民增收。

粮田村里受帮扶的黄家就是“蒜头经济”的受益者。此前,黄家仅靠一年种植早稻和晚稻维持生计,两季水稻割完后,由于担心其他农作物卖不出去,不敢规模种植。村里有了合作社收购蒜头后,他们家在两季水稻之后放心种植蒜头,6亩地在3个月时间里能有200斤产出,增收5000元,大大帮补了家计。

数据融合提升扶贫效率

除了产业扶贫,中山市东凤镇扶贫工作队在对三饶镇帮扶的过程中,推动扶贫工作信息化的进程,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与智慧东凤大数据平台深度融合,提升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效率。

据了解,驻村干部赵健成凭借着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把握以及对大数据平台方面知识,一马当先拟好详细的对接方案,把开发思路、模块设置以及基础资料一一交给工程师进行开发。在东凤镇农业农村局协调下,东凤镇扶贫工作队把三饶镇的脱贫攻坚数据纳入智慧东凤大数据平台,实现了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对接,消费扶贫产品产销信息对接,扶贫资金项目及资金使用动态信息对接,扶贫工作动态信息对接以及扶贫档案管理对接六大板块。

实现融合对接后,派出单位可以实时掌握东凤镇对口帮扶潮州饶平“两镇三村”贫困户分布情况、基本信息,扶贫资金项目开展情况、自筹资金使用进度以及扶贫工作动态等信息,有效提升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把握和指导效率。

赵健成还自费购买了一台数据储存管理服务器,把三个村队的扶贫资料全部上传,方便各村队成员节假日期间回到中山后也可以实时翻查资料,及时填报各种各样的数据统计表,实现了远程信息化办公,有效提升精准帮扶工作效率。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