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坚定制度自信 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日期:[2020-06-17]  版次:[A07]   版名:[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字体:【

广东电网广州供电局“广供大讲堂”讲座继续开讲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背后,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日臻完善。” 6月16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金龙教授在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活动上讲到。据悉,这次学习活动是广州供电局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题举办的“广供大讲堂”专题讲座。时值疫情,本次讲座设置了供电局本部主会场以及各单位视频会议分会场。

陈金龙认为,制度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淀,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表征。国际竞争表现为经济竞争,实际上是制度竞争。“坚定制度自信、完善发展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升党员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制度的执行力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路径选择。”

“我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现场一名供电局员工分享了心得。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杨竞雄

■摄影:新快报记者 林里

党组织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融合,广州供电局构建“党建+”机制

陈金龙指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幅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具体表现。记者了解到,作为公共服务部门之一,广州供电局找准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率先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新的探索。2020年以来,该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坚持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融合,坚持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策略,系统构建全领域、各层级“党建+”机制。

在电网安全生产领域,该局以“党建+安全”示范项目为引领,通过开展党员“三无三不三带头”(党员无违章、党员身边无违章、党支部无重复违章;诱惑面前不伸手、困难面前不低头、责任面前不退后;党员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十方面论述、带头学习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各类安全生产制度、带头完成安全生产任务)主题活动,把生产安全防线设在党支部、生产一线。

广州供电局将全面提升“获得电力”作为营销服务领域党建的刚性任务,聚焦创建电力营商环境国际新标杆,以“党建+营销”示范项目为抓手,推进营销领域党员“双优双比双亮”(优营商,比实效、亮贡献,提升营销管理水平;优服务,比作为、亮名片,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主题活动,助力广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质增效。

在大湾区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推进过程中,临时党支部的成立,将党的领导融入到电网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打造“党建+基建”示范项目,引领安全管控、质量管理、廉洁从业、业务技能、工作作风等上层次上水平,创建优质工程,努力为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持。

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让用电客户吃下“定心丸”

“人民电业为人民”是南方电网人的宗旨和使命。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骨干企业,在疫情暴发以来,广州供电局共成立党员突击队、服务队153支,青年战疫突击队34支,全局共有2380名党员、159名入党积极分子、664名团员青年奔赴前线,扎实做好涉及疫情防控的129个重点用户保供电工作。疫情期间,广州南沙供电局大岗供电所积极探索政企联动的新模式——“红色网格”党员服务队,南沙区大岗镇25个村和6个社区,被分成31个网格,每个网格安排一名党员和一名群众作为联络员,负责网格内供电服务的“大小事”。“红色网格”成为抗击疫情战斗前线的“供电情报站”,化被动为主动,迅速传达客户需求,落实保障措施,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织就了一张牢固的“供电防疫网”。

同时,广州供电局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在复工伊始就发布了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供电服务保障举措,让用电客户吃下一颗“定心丸”。小微企业申请接电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和物业权属证明2种证件,申请签约和施工接电2个环节就能轻松办理;同时开通“南方电网”APP、网上营业厅、微信服务号等7种线上办理渠道,只需动动手指简单操作,即可实现“足不出户”的接电愿望;接电也是零审批,最快2天,最多8天,即可把电送上;为用户投资低压电外线接入工程,即低压电计量表计、表箱及电源侧供电线路全部由电网企业投资,用户接电“零投资”。

针对汛期以来持续性强降水引发的城乡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问题,广州供电局各级党员突击队、服务队紧急奔赴各个受灾现场,第一时间通过隔离故障、转供电等措施将停电范围缩小到最小,并于暴雨间隙迅速开展抢修行动,累计出动抢修人员6636人次,抢修车辆3052辆次,应急发电车61辆次,大型排涝车5辆,确保“人民群众在哪里,电复到哪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