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种子产业“陈小鸽”的初心与野心(2)
日期:[2020-06-28]  版次:[A03]   版名:[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字体:【
■工作组积极协调金绿公司和兴宁市发改局等相关单位,并做通贫困村工作,通过鸽棚加固、改造变压器等措施,在棚顶成功架设光伏电板,创新建成农光互补产业。

■在碧园村办公室,广州市驻兴宁市扶贫工作组组长蓝蓝通过一套数字农业监控调度平台,与包括钟会权在内的各基地工作人员视频连线。

■贫困户王龙辉年后来到养鸽场工作,现在已是制作鸽笼配件的好手。

稳定就业

月薪四千务工学技两不误

从鸡公桥到碧园村,陈伟波走了6年。“很执着地埋头苦干,但因为集约土地困难,发展资金有限,养殖基地的前半段,每一步都非常不易。”陈伟波坦言,2016年之后,借脱贫攻坚之力,金绿公司的养鸽业迅猛发展,仅用3年便完成跨越式增容,将第三期基地修上羊岭村后山,如今,“陈小鸽”的年产量已达到300万只。

从碧园村乘车前往羊岭村三期基地,沿路所见,无论山地坡地,杂草覆盖下,裸露着的土地皆披红褐色外衣。工作组组长蓝蓝告诉记者,兴宁山区耕地稀少,山地土质多为“牛肝土”,“仍在风化的这种特殊土壤养分不足,很难发展种植业。”他捡起一块红土,指尖微用力,看似岩状的土块马上碎裂,“这也是兴宁诸多贫困村无法发展大规模种植业的原因之一。”

沿颠簸山路转过一道急弯,眼前豁然开朗。十几栋鸽棚整齐站列,三面环山,一方依水,铺设在棚顶的光伏板在烈日下银光闪闪。

贫困户钟会权站在鸽棚里,“咕咕咕”的鸽子叫声环绕他左右。“现在做杂工,也学些技术,我想以后承包鸽棚,自己干。”他很自信地筹划将来,希望靠自己的劳动,让家人过上越来越红火的日子。

过去几年,钟会权在县城打工,做过保安、搬运工,还在流水线上看过机台。他是七口之家唯一的劳动力,五个孩子都在读书,老母亲年迈体衰,妻子又患抑郁症失去劳动能力。几个月前,钟会权还在为是否外出打工纠结,“不想跑去外边了,想在家门口找一份工,但一直没机会。”

今年3月,对口帮扶羊岭村的珠江实业集团驻村第一书记耿素芳,为钟会权带来他期盼已久的“机会”——在基地养鸽子,月工资4000元。和钟会权同期就业的还有十多名因疫情影响暂时无工可开的贫困户,“比外边打工工资高,怎么不来干?”贫困户王龙辉笑道。

事实上,羊岭村贫困户从养殖基地获取的,不仅是一个岗位、一份工资。

依照工作组与金绿公司达成的共识,金鸽养殖基地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模式与“合伙”贫困村共建,按照入股份额,参与项目的贫困户每年最高可获保底分红10%。

联动加持

集约丢荒地打造扶贫产业

好项目,能不能有更大发展?广州市对口帮扶兴宁44个省定贫困村,每个村都面临寻找产业项目的难题。“以往扶贫资金下拨到贫困村,各自安排产业扶贫项目,虽然有一定成效,但项目零星分散,管理难度大,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蓝蓝说,选择“陈小鸽”作为“村村联动”主打产业,绝非“拍脑袋”的决定,是包括帮扶两地政府和第三方机构经缜密论证后的集体决策。与金绿公司深度合作,集约土地将乳鸽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可以让更多贫困户依托优质产业稳定增收。

金绿公司金鸽养殖基地的三期项目,已建成6000平方米10个鸽棚,饲养种鸽2万对,预计每年产出40万只乳鸽,公司按7%年收益分配给35个天河区帮扶的省定贫困村,合作期20年。此外,工作组还统筹龙田镇贫困户的小额贷款入股该项目,贫困户因此可收获每年最高10%的收益。

在推进金鸽养殖基地项目过程中,工作组发现养殖棚顶连片面积大、无遮挡,非常适合加盖光伏发电设施。为此,工作组积极协调金绿公司和兴宁市发改局等相关单位,并做通贫困村工作,通过鸽棚加固、改造变压器等措施,在棚顶成功架设光伏电板,创新建成农光互补产业。

2020年2月,兴宁市宁中镇鸭桥村和石岭村投入资金“入伙”,在羊岭村养殖基地棚顶建成光伏项目并并网发电,一棚两用的创新之举首见效益,更多贫困村跃跃欲试。3月,工作组与金绿公司协商,拟在二、三期兴建的80个鸽棚上分期分批,引导兴宁贫困村搭建光伏项目。蓝蓝算了一笔账,按每个鸽棚600平方米计,共计48000平方米的棚顶,按1个棚100kW计算,年发电量达1320万千瓦时,不计政府补贴,按现行价格,年发电收益为594万元。如此一来,从土地租赁到乳鸽养殖到光伏发电,贫困村和贫困户,在养殖基地的每个环节,都能获得稳定分红。

记者了解到,金绿公司的乳鸽产业目前已带动兴宁16个广州帮扶的省定贫困村、861户贫困户共2477人参与农光互补产业、入股分红,肉鸽养殖增收,2017年到2019年仅入股分红收入总额就达210.5万元。

陈伟波有更大的梦想,“‘陈小鸽’不仅要带动农户脱贫致富,还要争取接轨更大市场,为兴宁市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抢占高地

开厂办学以质取胜定标准

谈及创业历程,陈伟波感慨良多。“没有兴宁市各级政府、天河区驻兴宁扶贫工作组助力,‘陈小鸽’成不了大产业。”他说,金绿公司的养殖基地正在蓬勃发展,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约束下,优秀的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人才储备,为将与兴宁市16条贫困村、 800多个贫困家庭休戚相关的扶贫产业运营好,金绿公司还要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过去几年,金绿公司坚持施行对员工的免费培训,虽取得成效,但陈伟波并不满足。在与工作组多次沟通后,他计划开办肉鸽养殖学校,大批量招收不仅限于贫困人口的兴宁市农户,为其提供系统教学,培养肉鸽养殖行业的尖端人才,“配套课堂教学和场地实操,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农户就业、创业能力。”

蓝蓝对养殖学校提出更高的要求,“练好内功,以质取胜,要抢夺肉鸽市场话语权,扩大金绿公司在行业内影响力,制定一套饲养、宰杀、运输和销售标准,进而拥有公正客观的定价权,指导兴宁肉鸽产业进入良性运转机制。”他提议继续延伸肉鸽产业链,精研深加工品类,让养鸽户和入股户在除毛鸽以外的市场,也能争得一份收益。

6月10日,一个普通的盛夏清晨,于金绿公司而言,却意义深远。这一日早晨9点,金绿公司总部门口,二十多位公司员工笔直站立,随着雄壮的国歌响起,所有人昂首注视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霏霏细雨中,“前进!前进!前进!进!”的旋律激荡人心。

“第一次在公司参加升旗仪式,特别激动!”旗手陈伟凡身着绿色工服,仪式结束后,他一丝不苟地固定好升旗绳,内心仍不能平静,“使命感从心而发,那是一种情怀和一份责任,也是凝聚公司的向心力。”

激发员工使命感,正是金绿公司将升旗仪式增加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初衷。“我们是扶贫产业,每个员工都要有担当社会责任的初心。”陈伟波说,升旗仪式将作为金绿公司核心文化传承下去,鼓舞员工投身乡村振兴,在最好的时代,成就最好的企业和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