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在人民街上感受人民性(2)
日期:[2020-08-17]  版次:[A07]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来之不易,居民举办旧楼加装电梯动工仪式。

■一位街坊说,几个月的守门经历让大家熟络了。

■人民街社工和志愿者给老人送口罩等。

(上接06版)

服务项目

●社区医疗专家门诊

针对居民群众“大病、重病、慢性病久治不愈,找专家诊治难”的问题,人民街党工委建立“居民点餐+党工委策划+医疗专家认领”模式,打造精准化服务项目。社区党组织通过深入居民群众,开展走访调研,切实了解居民群众诊治需求,由群众“点餐”后再“下单”到街党工委。街党工委立足实际,充分整合利用辖内医疗资源,与辖内三家三甲医院党委共建,将医疗服务需求“派单”到医院,由医院选派以正高级职称为核心的医疗专家志愿团队,定期到该工作室为辖内患病居民提供专业、免费的医疗诊断咨询服务,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门诊服务。

●居家安全义务诊疗

它针对居家安全问题尤其是居家消防安全问题突出而设立的。诊疗工作队伍由居委会社工、出租屋管理员、辖内机团单位、物业管理公司、居民群众中招募掌握电工、煤气、消防设备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党员义工服务队、楼长、巷长等,每月开展义务的居家安全诊疗服务。内容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以检查诊断为开始,以纠正居民生活陋习和整改消防隐患为目标,设计一套涵盖火源管理、厨房消防、电器线路、电器设备、消防设施以及消防安全常识共6个部分、40项内容的《居家安全诊疗书》,由义务诊疗员队伍上门,对居民家中安全状况进行诊断,开具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意见。能由诊疗员队伍进行整改的先行整改;需居民配合整改的,如自费购买电器开关等,由居民购买零配件后,志愿者进行更换。对整改范围大的,居民自行找有资质的水电工作人员或者公司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诊疗员进行回访。仅大德中、安业里、状元坊、一德西4个社区中,志愿者队伍上门服务2845户,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整改389户,对783户存在居家消防误区进行了指正。

●邻里共享e社区

“邻里共享e社区”创新项目引入社会资源,以“互联网+物业”的模式,推动居民、企业、物管等多方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它针对小区特点设置一套集“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人口管理系统 ”、“智慧社区融合创新服务平台”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前端网络摄像头支持门禁刷卡面部抓拍功能,并上传至智慧社区融合创新服务平台,与人口管理系统进行有机结合。

据负责濠畔小区物管的广州市佳宁高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宁介绍:原本需要公司大量聘用的安保人员和工程人员改为“共享模式”,由居民群众直接参与,通过“分享”最终大幅度降低企业的人员成本。同时,通过平台的“社区商城”功能,让街坊享受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还可以从商品流通环节得到一部分的利润补偿。

另外,通过平台及时掌握居民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如水电维修、清洁卫生等方面的需要,并提供价格透明的有偿服务,也增加了收益。平台还向社区医疗、老人关爱、网格化管理等提供各种服务嫁接。

这个老旧社区引入智慧型物业管理的项目,开发社区经济,实现物管公司收益率上升,以收益支付物业管理费用,从而实现居民群众物业管理零收费,此举在社区治理中为全国首创,目前正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

人物故事

●加装电梯: 百岁老人可以下楼晒太阳

今年7月,人民街大德中社区濠畔街160号后座和相邻的166号之四电梯开工,居民们热泪盈眶、喜气洋洋。两旧楼楼层不等高、未预留安装电梯的位置等,难度很大,来之不易。这两栋楼几乎每户都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160号后座701号房的黎启芳先生的母亲罗婆婆就是其中之一。今年100岁高龄的罗婆婆每天上下午都要下楼去散步,家住高层且没有电梯,给罗婆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业主代表郭文林是老红军郭明的儿子,他们家住在166号之四八楼。郭文林说:“我父亲今年96岁,因腿脚不方便,已经近二十年没有下楼活动了,他期盼在有生之年能下楼活动。”

在筹建过程中,社区党员李新光、在职党员温志斌、居民黎启芳等筹建小组成员不惧困难,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大德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邓月冰通过党委搭建沟通平台,多次亲自约当事人见面协调,社区党委委员一同参与电梯加装议事会,耐心做通一户又一户的思想工作。去年10月,31户业户全都签名确认。

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人民街党工委副书记陈丹是大德中社区的驻点领导,当天也和居民群众一同参加了开工仪式。她表示:“旧楼加装电梯是政府倡导的民生工程,大德中社区两楼合建共享电梯,历时四年,时间虽长,但最终得到全体住户同意和区街两级有关部门批准,真是可喜可贺。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我们责无旁贷。”

●街坊楼长:

自愿请缨,用心有力

年近七十的李新光老人是自愿请缨当上楼长的。两年前的一天,他经过楼下的门卫房,看到大家在议论:有了共享单车后,原来靠保管单车收费,来帮补门卫值班费的模式行不通了,怎办?李新光加入了讨论:“装上门禁系统,以后就不用人力值班了,会省费用。”在一片赞同声中,李新光这个楼长也呼之欲出了。楼长属义务性质,没报酬,靠热心,肯付出,于是,李楼长逐家动员,凑份子钱,有几家不愿意出的,李新光就先垫资,“邻里邻居,还怕跑路不成?”事成了,大家都叫好。

叫好的,还有小区装路灯。开始时,路灯管理所说,不属公共设施。李新光按实反映路灯对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最后由社区居民出具证明,受理安装后,在一片光芒中,赢得了居民们的掌声,楼长坐实了,李新光又和热心居民们,啃下了旧楼安装电梯这块硬骨头。他家住二楼,装电梯对他来说,作用不大,但他自愿参加筹建小组,并担任筹建小组的“笔杆子”,有些话不方便当面说的,就逐户微信私聊,加强沟通引导。开工仪式那天,李新光代表大家讲几句,情动于中,他禁不住流下老泪。不易啊,为大家办些事,他自豪。

●社区主任:

服务街坊,赢得信任

是什么取得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大德中社区党委书记邓月冰说:服务。她举了一个刚发生的例子,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刚高考完准备填志愿,母亲的文化水平不高,觉得比较茫然,刚好居委会有个干部,他的孩子去年高考完,有填报志愿的经验,就跟她做了指导。这个妈妈非常开心和放心。社区干部就是用这种服务来取得大家的信任,交换大家对于社区工作的支持。这个妈妈经常去帮助社区守门岗,能帮上两个小时就两个小时,孩子也当上了志愿者,“能在上大学前,多为社区做些事,与街坊多交流,是很好的锻练。”这位准大学生说。

邓月冰在服务居民、联系群众方面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她的带领下,大德中社区获得了以下多项荣誉:越秀区“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社区、广州市幸福社区、广州市先进平安社区、广东省宜居社区。而她本人也被中共广州市委评为“广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广州好人”。

年近50岁的邓主任,两年后就要退休,尽管街道希望她留任,而她想多留时间给自己和家人,但遭到了父亲反对:“你就不能多服务街坊几年吗?”邓家原来就住在大德中社区,拆迁后才搬走。邓父三天两头就会回来转转,顺便“检查”女儿的工作。“这里是我的家,离开不了它了。”邓主任如此说。

■写在旁边

“人民的街”

■辛 平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街道自然应该是人民的街道。本次采写到的人民街,在践行在探索中。区街之间,或竞于经济,或比拼于创新,而由于规划、区位、禀赋条件等不同和演进的差异,一些横向比较缺乏参照。而最根本的,莫过于人民的获得感,居民的满意度。

从采访中了解到,在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社区居民的需求是一侧,区域内的多家公共机构和志愿者形成供给一侧,而政府机构以党建为引领,积极进行统筹、促进和协调,终于使社区居民的福祉得到提高。

这个“闭环”的形成不是凭空而来。首先在于居民自治有基础,形成了“楼长—社区—街道”的有机链接。从社会学角度看,风险到来之前,人们已经学会了怎么协作,这就是一种信任,一种社会资本。因此,即使疫情社区防控需要“抓壮丁”,也是以志愿者服务为基础,因而大大降低了运作成本。

社区治理的有效“闭环”还在于长者的热心、社区管理者的负责,在于服务街坊理念的内化和传播。当看到50岁的邓主任希望退休,她父亲反对说:“你就不能多服务街坊几年吗?”闻者无不动容。

毫无疑问,在社区治理和服务过程中,一批热心的、具有牺牲精神的长者和工作人员都是极具正能量的。在表示敬意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建立一种更有激励意义的机制,让更多的人加入、并以更大的热忱参与社区服务,这是我们讨论“人民的街”这一主题应有的题中之义。

在长期的采访中,我们感受到:很多思路在基层管理者头脑里不断涌现,甚至沸腾,相信一有条件,就会转化成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这是我们这座城市保持活力的源泉之一。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