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从收租者向服务者转型 广州 服装专业市场改造提升有大招(2)
日期:[2020-08-24]  版次:[A15]   版名:[财眼周刊]   字体:【
■网红直播在流花商圈服装专业市场直播。

■五号服装小镇的共享空间。

案例 3

五号服装小镇

●大招:引领产业

推动直播、网批产业集聚化发展

一个月的时间,店铺日均销量从1万元到10万元,再到“6·18”一天销售额达到109万元,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五号服装小镇(以下简称“五号小镇”)内,一个“零基础”创业团队的真实案例。

依托沙河商圈成长起来的五号小镇,今年4月才正式开业,第一期项目招商已成功吸引650家商家入驻,预计整个小镇入驻商家将达1000家。在6月举行的首届直播节(中国·广州)中,这家拥有“电商基因”的新型批发市场,两天总销量超过1300万元,多个商家日销量突破百万大关。

见证了销量增长全过程后,五号小镇总裁许伟彬认为,市场要探索“互联网+物流+展示”的新型批发交易模式,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完整的生态圈。许伟彬透露,未来将围绕“空间+产业+服务团队”建设,建成集智能云仓、网红摄影基地、共享直播间、联合办公空间、培训中心、时尚发布中心、网红会客厅、智能停车场于一体的服装批发产业升级创新的网红网批直播孵化基地。“我们希望能推动广州本土直播行业、网批产业集聚化发展,提升行业的文化意义与附加值。”许伟彬说道。

五号小镇一家名为“小芈”的店铺,其店主孔科对新快报记者说,他是从沙河批发市场转场到这里的,销售手段也从线下逐渐转到线上。“刚开始的时候还没什么粉丝,一天就卖几单。坚持了半年,生意好了很多,一天能卖五六百件。疫情之下,还是很庆幸当时的选择。”孔科说,以前旧店铺仅8平方米,一年租金高达90多万元,新市场除了租金低很多,与电商相关的资源更多元化,“尤其共创空间非常棒”。

据了解,今年5月下旬,包括五号小镇在内的全市12家专业市场被纳入第一批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公共服务空间(共创空间)试点名单。根据规划,共创空间提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内容电商服务、品牌运营、渠道建设、人才培养、商户培训教育、政策宣导、金融纾困、文化集展等,充分鼓励新业态的探索融合,促进产业功能的多元延伸。

“这个空间将成为专业市场对内体现综合服务升级、对外展示能力形象的集中窗口。”广州专业市场商会秘书长李英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对于市场商家担心直播扰乱价格体系,带来恶性竞争,目前商会正建立相关经营管理机制,通过对直播生态进行积极引导,从而维护供应链作为广州的核心竞争力。

专家对话

广州专业市场改造提升要与双循环新格局联系起来

王先庆 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

新快报:广州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效,有何特色及亮点?

王先庆:广州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做到了三个“有”,即政府有规划,商会有措施,企业有响应。不仅广州市政府为此出台了行动方案,各区及商会、协会都拿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方案及措施,而且几乎所有专业市场都参与了这次行动。当中尤其以占全广州批发市场份额1/8左右的服装市场声势最为浩大,它们都有明显的区域分布、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链,其改造成效如何决定着广州整个专业市场改造提升的进程。

目前看来,每家服装市场的升级方案并没有一刀切,而是各有千秋,除了通过外立面、内部陈列的“大装修”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脱胎换骨外,还涌现了大量与新技术融合的创新,包括直播电商、数据分析、VR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都有所体现。

新快报:在未来广州专业市场改造提升的进程中,有何建言或提议?

王先庆:我认为在广州专业市场改造提升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目前很多专业市场改造仍停留在单打独斗的阶段,这个过程需要有更长远的视野,应该与区域整个产业升级联动,从而带动产业链的重构、再造,焕发新的生命力的高度来规划。如新塘牛仔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重新定位为新塘服装城,兼容更多品类及业态,一直在吸纳覆盖生产、设计、销售全供应链的人才、企业甚至资本,明确打造国际时尚中心的目标。

二是在改造提升过程中,要重视传统专业市场累积留下的宝贵资源,保护其几十年来的发展轨迹及文化传承,这些都是千年商都的重要价值体现,如流花服装集群、芳村茶叶集群等都极具特色,不仅不能随意拆除,更要用心保护,建议主要专业市场集群都要设有类似如市场博物馆的规划。

三是广州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要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联系起来,着力抓好国内大循环,瞄准庞大内需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进行升级路线规则,而国际市场则要与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目前广州很多专业市场本身就是一带一路的出发点,要进一步提升拔高其功能与使命。

广州各区专业市场 改造提升亮点

●海珠区

逐一制定“一场一策”工作方案,积极推动中大纺织商圈向创意设计、直播电商基地发展。南天国际酒店用品批发市场原地拆除改造为佳兆业中心,计划建成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体。未来以广州国际轻纺城、广州轻纺交易园作为龙头,加快产业布局调整。

●天河区

制定并印发了天河区2020年18个任务市场转型疏解“一场一策”方案,以沙河、石牌地区为重点,分区分片推进。有序拆除正建装饰材料市场、富林木材批发市场,为广州国际金融城东区腾出地块,打造立体复合城市综合体,引入科技创新总部、公共设施配套、综合商业办公等。

●越秀区

支持以优衣仕U:US九龙国际服装城为代表的矿泉商圈引进韩国知名运营品牌,提升体验深化服务。拆除了位于解放南路的大都市鞋业城,为海珠广场释放了1.4万平方米的土地。

●荔湾区

支持专业市场引进行业龙头企业进驻,推动有条件的专业市场适当与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沙洛片区黄沙水产新市场项目总建设规模约1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7亿元,计划2023年竣工投产,将打造交易、展贸、电商、物流、文旅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水产产业综合体,市场原址将根据白鹅潭整体规划建设黄沙渔人码头,打造具备古“十三行”建筑风格的综合商业体。

●白云区

推动市场创新交易模式,组建产业促进会,加强行业资源对接。同德西城鞋服基地通过微改建成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的西城智慧PARK,投资近1.8亿元,目前已引进约15家企业入驻。

●番禺区

引导市场由传统交易模式向新商业模式延伸,五湖四海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升级转型成为“文创+旅游+产融孵化平台”融合的全市首个渔人码头多彩小镇,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三和珠宝9号精品馆实施整体改造升级,由原单一珠宝市场改造成大罗塘珠宝小镇首个时尚休闲综合体。

●花都区

通过引入时尚商品采购贸易服务,打造产业链核心功能。重点推进富力·环贸港和圣地环贸港项目建设,前者将建设为集商品交易、会展、产品供应链、物流集散等全流程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展贸综合体;后者已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皮具箱包产业带直播源选基地,合作店铺2600家,品牌直播间50个,合作主播逾2000位。

●增城区

引导市场升级完善硬件配套设施,优化交通环境,完善市场产业服务。如新塘服装城今年完成了场内硬件改造及店铺形象升级,逐步淘汰低端,引入高端品牌,借助电商优势改造网红直播基地,帮助商户搭建互联网平台合作渠道,并与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合作,成为广东省春季时装周分会场,提升知名度、影响力,向打造国际时尚之都目标迈进。

●黄埔区

通过转型疏解,2019年全区新增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42个,共计1620平方米,转型引入企业130多家、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500个,释放用地空间0.56平方公里,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近70亿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