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走成昆,感受闯过禁区的光影记录
日期:[2020-10-05]  版次:[A06]   版名:[天下]   字体:【
■9月27日在5634次“小慢车”上拍摄的窗外风景。新华社发

坐着高铁看中国

据新华社电 坐上列车,沿成昆铁路在西南横断山脉群山中快速穿行,它忽而扎进隧道,忽而驶过桥梁。车厢里斑驳光影不断流动,仿佛带我们走进了穿越岁月的光影记录。

这里曾被外国专家称为修筑铁路的禁区。川滇交界地区山高谷深,地质结构极为复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数千年来,人们只能走着马帮南行。

这一切都被闯过禁区、1970年建成通车的成昆铁路所改写!

1083公里,30多万人参建,2000多人牺牲。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档案室干事王福永说,成昆铁路平均每公里大约有两名筑路者牺牲,横绝之地得以开出坦途。极尽蜿蜒之姿的成昆铁路,让一个个与世隔绝的部落走出深山。

在大小凉山,每隔十数公里就有一个小站,身披“察尔瓦”羊毛披毡的彝族老乡三三两两排队候车,他们有的抱着鸡鸭,有的牵着山羊,前往各个县城交易。开行这一线路的列车被他们亲切称作“小慢车”。

“小慢车”彝族车长阿西阿呷是名“75后”,她一会儿替老乡在特制车厢里拴好猪羊,一会儿替年迈大妈安排座位,忙得不可开交。“成昆铁路就像大凉山的公交车,从燕岗经西昌到攀枝花,根本闲不下来,每天一看手机,呀,列车上都走一万多步了,遇上假期走两万步。”

成昆铁路上喜事也多,这不就碰上了结婚送亲的队伍。一位位头戴银饰、身穿盛装的彝族妇女,在车厢里就唱起了送亲歌。

列车飞驰,沿线山村正在追上发展的速度。乐山市金口河区胜利村党支部书记王勇说,这个村在悬崖上已有300多年。之前,空有青花椒、老鹰茶等特产,却无路运出,山民挨饿受穷。后来有了铁路,特产搭上火车基本不花运费,人们自发向火车站附近搬迁。党委政府顺势整村搬迁下山。“现在我们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成昆铁路自己也在变。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冕山镇外,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和老成昆铁路两两对望。中铁隧道局小相岭隧道项目“90后”调度主任郑冬冬抹着汗说:“我爷爷修过老成昆铁路最长的沙马拉达隧道,我们即将建成新成昆铁路最长的小相岭隧道,全长21.775公里!”

新成昆铁路是新建的一条铁路,与老成昆铁路大致平行,全长850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目前,昆明经攀枝花至米易段已通车,峨眉至米易段正在加紧建设。

27岁的D789次列车车长赵丹玉觉得昆明到攀枝花已经变得很近。她所值乘的复兴号动车“绿巨人”只需两个多小时就能抵达。而过去绿皮车需要开行7个多小时。“过去为了爬坡不得不绕大回环,人走路都能超过列车,现在截弯取直特别快。”

在被誉为“火车拖来的集镇”云南省禄丰县广通镇和“金沙江边的菜篮子”云南省元谋县等地,新成昆铁路带来了新机遇。

元谋县副县长张荣说,当地几十万吨蔬菜瓜果靠火车外送,新成昆铁路全线建成后客货分开,进一步加强沿线的客货运能力,高铁网北接我国西北和中原,南接东南亚,昔日西南边陲将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