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横琴口岸: 人均通关时间从40分钟缩短为30秒
日期:[2020-10-08]  版次:[A03]   版名:[特区40年 燃情岁月]   字体:【
■横琴口岸澳门口岸区。

■边检民警指引旅客通关。

■每到节假日,拱北口岸便出现人头涌涌的繁忙景象。

■民警认真查验旅客。

“在一个大厅、排一次队、接受一次检查,完成内地、澳门双方出入境手续。”8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新横琴口岸正式开通启用,口岸共有出入境查验通道69条,日通关能力达到22万人次,年通关能力达8000万人次。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推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边检查验模式在口岸全面落地,实现边检查验模式变革,人均通关时间大幅缩短到约30秒,为服务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

新横琴口岸

合作查验、一次放行

1999年,作为迎接澳门回归的献礼工程,莲花大桥正式落成。它像一枝长长的莲花叶茎,横跨濠江两岸,将澳门这朵美丽的莲花与内地紧紧相连。

2000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横琴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此后根据发展规划和两地人员通关需求,先后两次重建。据介绍,以往旅客从横琴口岸通关,需要在莲花大桥两头分别接受内地和澳门两方检查,中间还要乘坐摆渡车通过莲花大桥,至少要花4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通关。在横琴工作的澳门居民更是深有体会,虽然横琴和澳门只隔了一座桥,但时常要花一个小时才能从家到达公司。受限于交通环境和通关模式等因素,横琴口岸日通行旅客数量长期保持在2万多人次。

2016年12月21日,总投资260亿元的新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工程正式启动,联检大楼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相当于63个足球场。

“要想把人本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全面贯彻体现在新横琴口岸的总体设计、场地规划、设施布局中去,需要跟地方政府、规划建设单位做大量沟通协调的工作。”时任横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检处副处长杨海涛表示。2018年以来,他带领该站口岸筹建专班人员积极与各方进行沟通协商,成功协调在口岸一、二层预留了按查验模式灵活配置的查验场地,搭建“立体大通关”骨架,全面实现旅检、车检的人车联动,双层立体化通关,研发安装了旅检大厅通关智能轮候派位系统,实现根据客流情况自动变换蛇形通道流线及出口,向旅客自动派位,引导旅客快速有序通关。

如今,在宽敞明亮的新横琴口岸出入境大厅,一排排 “三道门”合作自助查验通道整齐而立,旅客只需把证件放置扫描区,一次性刷证件、按指纹、取凭条,不到30秒,就可实现极速通关。横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站长许丰永介绍道:“‘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通关模式非常便捷,旅客只需一次读证、一次采集信息即可完成珠澳双方的边防检查手续。”

“真的好快,很开心,感觉很便捷。”8月18日15时02分,澳门居民杨小姐通过新口岸入境大厅自助查验通道,成为新口岸启用后首位从澳门到横琴的旅客,从澳门到珠海,她仅用时26秒钟。白天横琴上班、晚上澳门休息,这样的双城生活已成为许多澳门居民的日常,新横琴口岸为他们架起了一道便捷桥、连心桥。

随着下一步新横琴口岸永久车道的建成,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将在旅检大厅合作查验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在出入境客货车通道探索实施“珠澳联合一站式”车辆查验模式,从而提升口岸车辆通关效能,便利珠澳两地之间车辆、人员往来。新横琴口岸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拱北口岸

从219万人次到1.45亿人次

拱北口岸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更是春潮涌动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开拓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繁忙的旅检口岸,1979年经拱北口岸出入境旅客为219万人次,2019年经这里出入境的旅客达1.45亿人次。这里还是最便利的通关口岸之一,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时间平均约15分钟,自助通道验放1名旅客平均仅需8秒。

1999年,拱北口岸验证台上的设备简单,电脑是老式“大头机”,如果客流较多,平均每位旅客通关排队需要一两个小时。

如今,经拱北口岸出入境会有多便捷?

在澳门务工的珠海市民欧女士每天6时准点来到拱北口岸,自助通关后,她步行1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澳门关闸地区,开始她一天的销售工作;已退休的澳门居民陈伯上午拿着“回乡证”入境珠海,在拱北市场买完菜回去,还能轻松准备好一顿澳门的午饭……随着珠澳两地联系更加紧密,拱北口岸每天的开关时间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个小时,延长至现在的19个小时,旅检查验系统也更快捷智能。

新快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疫情对拱北口岸影响的逐渐减弱,珠澳两地防疫政策的不断调整,拱北口岸客流回暖明显。“双城生活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居住在珠海的余先生在澳门从事维修行业,切身感受到如今跨境上班越来越趋于正常化,他安心了很多。

“客流稳步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应该是大趋势。”拱北边检新闻发言人周丛林表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进一步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客流疏导,强化提前部署,尽最大努力保障口岸安全顺畅”。

口岸安全顺畅通行,有赖于软硬件的不断升级改造。1999年10月2日,拱北口岸新联检大楼启用,建有66条查验通道。2019年12月18日,改造升级后的拱北口岸地下通道全面开放通车,通过车辆分类、主辅分离、四大分区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拱北口岸地下通道的交通服务水平,目前常态化使用的自助通道达到194条。

今年8月18日,珠机城际(一期)正式通车运营。珠机城际(一期)珠海站与广珠城际珠海站合并成为一个整体,澳门居民从拱北口岸过关后,出行将更加便捷。

栉风沐雨,旧貌换新颜,拱北口岸未来不仅是珠海重要的商圈和地标,还是粤澳通行的重要枢纽。

●拱北口岸蝶变史

1950年,拱北关更名为“拱北口岸”。

1992年,拱北口岸迁建工程奠基。

1999年,拱北口岸迁建工程完成,拱北口岸新联检大楼投入使用。

2005年,拱北电子口岸建设开始,启用出入境客车“一站式”电子验放系统。

2006年,拱北口岸首次大规模开通24条自助查验通道。

2008年,拱北口岸开始启用儿童自助查验通道。

2010年,拱北口岸改扩建工程开始动工。

2011年,拱北口岸首次成为全国客流量第一大陆路口岸。

2013年,拱北口岸改扩建工程竣工,在拱北口岸东西侧新建的出入境联检大楼启用。

2014年,拱北口岸实施延关措施。

2019年,拱北口岸出入境客流量达1.45 亿人次。

■文/图: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张子恒 朱金辉 朱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