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产业共建引入“活水” 番禺助力五华增强“造血”功能
日期:[2020-10-16]  版次:[T27]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五华联基电子有限公司2017年招商引进,2018年投产,生产数据线。现在员工接近500人,其中部分是贫困人口。

■番禺首家产业转移项目广东明珠星钟表有限公司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

■梅州市五华县源参泰实业有限公司发展药食两用的产品,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


“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上班比种地好。”家住五华县水寨镇中洞村的贫困户巫素方,早已在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稳定就业。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影响到她的工作和收入。

番禺区对口帮扶梅州市五华县以来,聚焦产业共建,两地合力打造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取得了丰硕成果。过去三年,园区共引进产业项目18个,计划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目前,进园企业累计达103家,初步形成了五金机电等主导产业,吸纳用工1万多人。在番禺区不遗余力的帮扶下,五华县“造血”功能不断提升,增强了地方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

产业转移

共建扶贫车间,助力贫困户就业增收

今年2月17日,广东明珠星钟表有限公司(简称“广东明珠星”)复工。贫困户巫素方和以前一样,每天早上提前出门,恢复了日出上班、日落回家的生活。

“我来这里有七八年了,原来在家种田。”巫素方说,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后,她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与此同时,她丈夫也在附近一家公司上班,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元,“肯定比种地好,种地挣不了多少。”

在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明珠星是从番禺区落户园区的首个产业转移项目。该公司负责人赵航正说,在番禺区引导下,公司逐渐转移至五华县,于2014年拿地建厂,2015年投入使用,到2017年完成了整体转移。“感谢番禺区和五华县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在比较好的地段建厂,在用人招工方面也提供了很大便利。”

作为一名“新五华人”,赵航正说,该公司在五华落地生根的同时,也希望能够真正帮到当地的贫困群众和务工群体。目前,广东明珠星用工接近500人,其中90%以上是本地人员。今年,尽管受到了疫情影响,但是公司仍及时实现了复工,“一份工作就意味着一份收入,我相信困难都是暂时的,我们坚持和员工在一起。”

不仅如此,广东明珠星还在五华县郭田镇、东升村参与共建两个“扶贫车间”,为当地的贫困户和群众提供了灵活就业岗位,群众可以进车间做工,也可以把订单带回家,发动左邻右舍一起做,增加收入。

产业延伸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比广东明珠星更早复工的五华联基电子有限公司,自2月12日正式复工以来,不但未受疫情影响,生产及用工反而大幅增加。

“去年,我们有300多名员工。随着业务增涨,为了完成订单,用工不断增加,现在已有员工将近500人。”该公司负责人陈金田介绍称,公司主要生产数字连接线等产品。本地员工占了90%以上,其中,部分务工人员是当地贫困户。“我们包吃包住,员工平均每月收入3000多元。”

经过番禺区大力招商引资,成功落户五华县的源参泰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文喜透露了一个“小插曲”,当初,他完全没料到,番禺区的帮扶干部竟然专门去福建拜访他的客户,考察回来后,积极推进该公司中药饮片生产基地项目落地,并且在项目建设用地等方面帮助企业良多。

“番禺区来这里帮扶,确实是在做实事,他们很认真地帮我们解决问题,从来没有拖拉。”郑文喜说,2017年新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去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今年,公司还与梅州相关农业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五华县山地广、劳动力充裕等资源优势,共建南药产业园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实现产业延伸,一方面打造更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另一方面,利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及用工需求,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发挥优势

利用番禺多方资源

促进两地产业联动

五华县的高山红薯、大米、板栗、茶叶,蕉岭县的富硒竹稻米,大埔县的蜜柚、金针菜,丰顺县的高山古茶,平远县的油茶籽油……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梅州市各种特色农产品正源源不断进入大湾区市场。

“番禺区帮扶以来,在资金支持、招商引资、产业共建等方面帮助很大,产业转移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产业共建力度不断加大。”在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里,园区管委会主任彭国阵说,现在进园企业达到103家,投产企业78家,在建12家,园区用工超过1万人。园区企业也把扶贫车间建到镇、村,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脱贫。

疫情发生后,第三轮番禺区对口帮扶工作队提前结束假期,赶回五华县投入到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产工作中。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助复工”行动,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提供帮助,为贫困户就地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同时,推动帮扶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为广东明珠星等20家企业解决防疫物资紧缺、原材料供应不足、员工返岗难等问题,为企业带动扶贫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五华县经济底子比较薄,特别在发展工业上比较滞后。在之前番禺区帮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继续发挥番禺区的人才、资本、产业等优势,促进两地产业联动,把更多适合五华发展的高新企业项目引进来。”五华县委常委、副县长招业斌表示,番禺区有大学城,可以考虑利用大学城的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把在番禺孵化出来的项目,引进五华实现落地成长。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招业斌说,在番禺区帮扶下,五华县仍需要花大力气培育本地人才,积极吸引走出去的人才回流,主动引进紧缺型人才,为地方产业和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硬件’提升了,‘软件’也要跟上来。”招业斌还表示,对引进来的企业、项目以及人才,需要“扶上马、送一程”,探索开展一站式、管家式、保姆式的服务,确保人才留得住、发展好,实现融合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谢源源 图片: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李小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