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林风眠通过戏剧理解了毕加索 关良把最唯美的瞬间表现传神
日期:[2020-11-08]  版次:[A09]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林风眠 霸王别姬

■林风眠 京剧人物 (图自佳士得拍卖)

■林风眠 京剧系列-连环套 (图自华艺国际拍卖)

■关良 白蛇传

■关良 独木关

■忠义堂 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博物馆藏

历代以“戏”为表现对象的艺术作品并不少,元代之后,戏剧逐步发展,画家以此为题材更为显著,但真正把戏剧题材作为一生探索或者重要课题进行研究的,则当选关良和林风眠。关良是票友,几乎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戏剧中,而林风眠尽管早期对戏剧并未关注,但后期却从戏剧中寻找到了理解西方立体主义的方法。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戏”画艺术最早可追溯到东汉

据史料显示,以“戏”为表现内容的绘画样式,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例如壁画形式的《东海黄公》《东汉墓百戏壁画乐舞图》、帛画形式的《汉代山东临沂汉墓帛画角抵图》等,这些图中已经清晰体现了以角抵戏为内容的绘画表达题材。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成熟、戏剧艺术的发展,戏剧题材的绘画作品日益增多,例如宋代的《眼腰酸》《杂剧图》《骷髅幻戏图》《杂技戏孩图》等都是戏画的代表作。

明清时期也有陈洪绶、任伯年等创作了众多戏曲题材绘画,而任伯年首次采用没骨的形式刻画戏曲人物,形象生动,笔墨酣畅淋漓,对后来使用水墨画来表现戏曲人物有很重要的意义。及至后来,更多的艺术家进行了戏曲题材的创作和研究,尤以近现代艺术家为典型,如林风眠、关良、高马得、丁立人、朱振庚等的戏剧题材绘画。

关良懂戏也唱戏 画戏信手拈来

其中,同样来自广东的两位艺术大家林风眠和关良在这方面探索尤为深刻,并自得面貌。林风眠的戏曲绘画是中西艺术合璧的典范。他的创作形式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观念和习惯,对表现对象的造型、色彩及用笔技法进行高度的主观处理。他的系列戏曲人物作品中,浓烈的色块、突出的几何图形、似乎有些凌乱的线条等,形成了林风眠戏曲题材艺术创作鲜明的特点。

关良先生的水墨戏曲人物画则开辟了一条水墨写意风格的创作新形式,将西方野兽派粗放、直爽的笔法,鲜艳的色彩、色块与中国水墨技法成功结合,甚至将传统水墨写意画和漫画融为一炉。

收藏家罗立火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戏画色彩单纯明快、淡雅超逸,更具韵律之美,更是戏味、画味和趣味俱全。首先是戏味,先生的戏画不仅戏味浓,而且比戏更有味,是凝聚的舞台艺术,戏剧中最唯美的瞬间极其传神地被表现出来,仿佛置观者于戏院中,不经意间便进入那个古老神奇的时代。他说,“对于舞台艺术,关良先生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超越时空的方式,神交意会之,夸张、变形、浓缩、提炼,表现戏的美和画的美。第二是画味足,画味即绘画的写意精神。先生懂戏也唱戏,画戏可谓是信手拈来。他作戏画,删减了许多复杂的表现形式,突出主题,以少胜多,使作品更为传神。”

旧戏里有新鲜丰富的色彩

喜欢那原始的脸谱

关良爱好京剧,是有名的票友,也爱画戏曲人物。林风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也常与他一起去上海天蟾舞台、大世界、共舞台看京剧、昆曲。从林风眠的戏曲人物画上,可知他看的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火烧赤壁》《武松杀嫂》《宝莲灯》《霸王别姬》《游园惊梦》《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以及一些“三国戏”。

据郑重在《画未了:林风眠传》一书中介绍,林风眠看戏不纯粹是为了精神上的享受,他每次去口袋里都装有速写本,记下有特色的花脸和服装道具,记下重要的色彩和特征,以便回去后作画。为了画戏剧人物,他还收集了许多戏曲脸谱,也专门画过脸谱。中国戏曲对他的启发不是故事情节或唱腔,而是自由的时空观念。他在自己曾经最不喜欢甚至主张要消灭的国粹艺术中,理解了以立体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艺术。

在林风眠的心目中,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主流。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理解立体主义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而在看了中国戏曲之后,林风眠很有感触,他在给潘其鎏的信中写道:

近来住上海有机会看戏,绍兴戏改良了许多,我是喜欢画戏的,一时又有许多题材,这次似乎比较了解到它的特点,新戏是分幕,而旧戏是分场来说明故事的,分幕似乎只有空间的存在,而分场似乎有时间绵延的观念,时间和空间的矛盾,在旧戏里似乎很容易得到解决,如毕加索有的画,所有物体都折叠在一个平面上。我用一种方法,就是看了旧戏之后,一场一场的故事人物,也一个一个把他们叠在画面上,我的目的不是衣物、人物的体积感,而是求综合的连续感,这样画起来并不难看,我决定继续下去,在旧戏里有新鲜丰富的色彩,奇怪的动作,我喜欢那原始的脸谱,画了几十张,很有趣,这样一画,作风根本改变得很厉害,总而言之,怪得会使许多朋友发呆,也许朋友们会说我发狂了……我在上海生活得很简单,除画画外,就去看戏,碧芬来时,我带她去看戏,她也感觉到兴趣,原来她不看旧戏,旧戏里有许多东西,戏台上的人,跳来跳去,而如果不了解原来的意义,那就看不出味道来,我一切用原始舞蹈的原则去评量它,这样对台步就会觉得是三步或四步舞了。

我用现代画的形式表现了它

林风眠的戏曲题材水墨作品,大概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但40年代的戏曲题材作品罕见,也缺乏代表性,缺乏对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借鉴。我们从画册上看到林风眠最早画的戏曲人物是1948年的《戏剧人物》,那是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方法画的,那只是表明他已开始注意中国的传统,还没有想通过画戏曲人物和西方现代绘画接轨,开辟东方现代派的艺术之路。

他在给潘其鎏的另一封信中写道:“我常常梦想,在新派作品中,我们闻到了汽油味,感觉到高速度,接触到生理的内层,这种形式他们发现了,也代表了他们这一时代,20世纪上半期,但是20世纪下半期的东西会怎样呢?”对于一个新的时代,林风眠是寄予厚望的,他认为20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是适应时代的高节奏的,他想创造适应于20世纪下半叶全新的艺术。

他曾说:“我喜欢看各种电影和各种戏曲,不管演得好坏,只要有形象,有动作,有变化,对我总是有趣的……我从戏里面,脸谱等得到一种灵感来画人物……我看京剧是把它作为一种中国舞蹈的味道,我用现代画的形式表现了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