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五材之并用”
日期:[2020-11-22]  版次:[A13]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孙过庭 《书谱》 局部

——《书谱》创新启示录第六

■张祖斌

唐代孙过庭《书谱》,有“五材之并用”一语,摘文段如下: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假令运用未周,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际,已浚发于灵台。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陶均草隶。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

一、“五材”是什么?

古人文字中,常见有“五材”一词,搜录两例如下: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杜预注:“金,木,水,火,土也。”)

《六稻·龙韬·论将》: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

古人常以“五材”来说理论事,各有所指。

二、正确解读孙过庭《书谱》“五材之并用”

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陶均草隶。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

此处的“五材”,承前人的解释,理解成中国传统哲学意义上的“金木水火土”或“勇智仁信忠”,未尝不可。具体到书法领域,当有所指,可以引申为各种书体。无独有偶,书体分类正好有五:篆隶草楷行——或许,孙过庭本意如此!

这段文字揭示了一个书法规律:各种书体本身是发展变化的,各书体之间又互相发生作用,存在融合、衍变的现象,以致书法艺术风格也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

三、“五材之并用”的意义、启示

其一,肯定前贤书法创新。

孙过庭“五材之并用”的创作观,是对前人书体创新的褒扬,也是对书法艺术风格创新精神的肯定。比如王羲之《姨母帖》,行草点画遗存的篆隶古意,引人入胜,正所谓“镕铸虫篆,陶均草隶”。

其二,为后世书法艺术创新的方法指明了方向或方法:“篆隶草楷行”五体并用。略举两例如下。

孙过庭之后不远的颜真卿,其《裴将军诗》以汉分为魂,融合诸体,牢笼百态。

再比如近代于右任书法,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

其三,启悟当下书法艺术创作。

“篆隶草楷行”五体并用,废此而有大成者,未之前闻。行此而有大成者,显耀当代。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