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首创“国企联盟” 亮剑清远就业扶贫
日期:[2020-11-26]  版次:[A06]   版名:[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字体:【
■英德市东华镇鱼湾村鱼湾夜校,以教育为切入点,全力打造“技能+学历+就业(再就业)模式扶智平台”。

■英德市东华镇鱼湾村鱼湾夜校培训包含贫困户在内的27位学员获得大专录取通知书,20位大龄劳动人口获得育婴师、电工等技能证书。

■通过培训,成露获得了厨师中级认证,工资涨到了7000多元/月,生活越过越红火。

一个个贫困户走上岗位,年收入54%来自打工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通讯员 穗协作宣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如果说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出路,那么就业扶贫则是拔出“穷根”的一把利剑。当“广清一体化”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有效激励、社会参与”的基因植入精准扶贫工作,广州市派驻清远市精准扶贫工作队进一步整合资源,为帮扶地区带去稳定且难得的“广州机会”——就业技能、就业岗位。

6月19日,广州帮扶清远首创的“国企联盟”成立,整合帮扶单位中的国企资源,带有劳动力、有能力的贫困学子,贫困劳动力,走出农村,走到更广阔的企业岗位,以一技之长战胜贫困。

“国企联盟”串联国企就业资源

“一个贫困学生就业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的脱贫。”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副总指挥、广州市派驻清远市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陈孝安表示,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和就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三驾马车”。帮扶对象受到产业覆盖和带动,在政策帮扶下获得消费扶贫,脱贫质量仍未够“稳”。“只有走上就业岗位,有稳定收入来源,脱贫效果才长久。”

广州派驻清远对口帮扶的单位共有市属国企单位12个,承担着对口帮扶36条贫困村的精准帮扶任务,展现国企担当。

今年疫情影响,部分贫困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让人揪心。为了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2020年上半年,陈孝安带领广清指挥部扶贫一线工作人员,和广州帮扶清远的国企逐一对接,促成广州帮扶清远“国企联盟”的成立。

国企联盟,怎样“联”?所谓“联”,就是将企业的优势、资源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发挥企业的作用。

据了解,对口帮扶清远的12家广州市属国有企业,目前广州智能装备产业集团、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广州越秀集团分别与清远市技师学院签订就业(教育)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广清农业众创空间与清远市技师学院签订电商人才培养协议。同时,清远市技师学院将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设专业课程,不断为联盟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同时满足清远毕业学生高质量就业需求,探索实现产教融合。

扶技扶志共建就业帮扶长效机制

“国企联盟”的出现,为清远贫困户提供了高质量就业岗位保障,但是,习得一技之长,才能更容易与岗位匹配。虽然,今年成立国企联盟萌生于疫情期间,但陈孝安表示,这也是后扶贫时代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实践。

在扶贫一线,各支国企队伍正各施妙招,为帮扶对象扶志、扶技、扶智,帮助农户进修。

英德市鱼湾村委会会议室,工作日的夜里时常灯火通明,不少村民在此埋头苦读。去年1月,来自广州无线电集团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以教育为切入点,结合扶志扶智开展综合讲堂、红色讲堂、学历技能培训等课程,发挥育人功能,提升贫困户综合竞争力。授课的场地被群众称为“鱼湾夜校”。

其实,鱼湾夜校是驻村工作队发现群众需求之后创立的。广州无线电集团驻鱼湾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高建辉表示,鱼湾村临近清远华侨工业园和京珠高速,村民务工就业的意愿较强,但苦于缺少相关的培训平台,难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而鱼湾夜校的成立正好弥补这一缺口。

目前,夜校根据村民不同情况及园区170多家企业3万多就业岗位的不同技能需求,设置电工、厨师、育婴师、电商、面点师、务工、养鸡和农业知识等课程,并请行家授课,开展培训40余场次,1000余人次参加,其中20人取得育婴师、电工等资格证,161人在当地找到稳定就业,贫困户不仅享受政策补贴,还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最受欢迎的课程,就是学历培训。“夜校自9月份开办学历考前语、数、外培训班以来,有30余名学员报名参加,最终有27人被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及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录取为全日制大专学生。当时广东第二批高职扩招,我们把握住这次机会,让学员们能拿到全日制专科学历。”

国企联盟的成立,给鱼湾村民带来利好消息。国企联盟推动广州无线电集团、广州轻工集团与清远市技师学院达成合作班协议,联结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就业、办学、用工需求,变“后方帮扶单位输血”为“三方合力造血”。

有了工资收入就不会轻易返贫

连州畔水村是“国企联盟”成员,岭南集团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此处的独特风味“丰阳八大碗”,成为贫困户就业的敲门砖。

岭南集团调动旗下品牌酒店运营管理、“餐饮策划工作室”烹饪等力量,发挥供应链平台能力和全产业链综合优势,将贫困户领进“粤菜师傅”工程。

成露是畔水村贫困户,因为父母残疾,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为了生计,成露初中毕业后就到外面打工,在大排档学炒菜,走南闯北,收入却不高。

岭南集团带来的大厨进村展示“粤菜师傅”工程技能之后,他果断加入,参加了就业培训。“岭南集团安排我到连州的技师学院进修学厨艺。培训结束之后,东方宾馆的大师傅又进村指导我们制作‘丰阳八大碗’菜式,让我大开眼界。”

成露学得认真,成绩斐然,尤其擅长烹饪连州风味“奇味蒸丰阳牛肉”。因此,岭南集团驻村工作队队长韩德学推荐他到村里的扶贫文旅项目——“畔水人家”餐厅就业。“到了假日,很多人进村,品尝我们的‘丰阳八大碗’,有时我都忙不过来。”如今,成露已经是有中级认证的厨师,工资也涨到了7000多元/月,生活越过越红火。

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举。陈孝安介绍,根据统计,在清远,在广州就业扶贫帮扶下,转移到岗位就业的贫困户,稳定工资占其年收入的54%。“贫困户收入,由产业分红、生产收益、就业工资等叠加而成。若就业收入占年收入一半以上,这说明,贫困户有足够的内生动力,不用担心返贫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