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 我们砥砺前行(2)
日期:[2021-01-01]  版次:[A05]   版名:[新年心语]   字体:【






●阳江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驻阳江市阳西县塘口镇甶高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华

“继续坚守一线,将甶高村带入快速发展轨道”

就在不久前,李华被评选为阳江市劳动模范。获此殊荣源于他五年如一日奋斗在贫困山村,兢兢业业带着贫困户顺利脱贫的不凡事迹。

2020年对于李华来说,是异常艰辛的一年。父亲患咽喉癌、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脱贫攻坚决战年必须完成的脱贫任务……凭借着心中“一定要带着大家脱贫”的信念,李华克服了所有困难。“2020年忙得是马不停蹄,几乎很少有休息的时候。”他说,从2020年大年初二赶回村子里布置防控疫情,到复工复产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再到全面发展生产、提倡“消费扶贫”、继续推进甶高村各项帮扶工作和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一年的扶贫工作日志,他整整写了307页。

回望2020年,甶高村75户贫困户142人达到了脱贫标准;展望2021年,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李华说,2021年,他将继续坚守在一线,“将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结合好,杜绝返贫的同时,将甶高村带入更加快速发展的轨道。”

●珠海市公安局驻茂名市滨海新区电城镇架炮村第一书记张伟华

“持续做好政策落实、消费扶贫等工作”

2016年,张伟华来到架炮村,一“驻”就是五年。架炮村村情复杂,帮扶难度很大。五年来,张伟华克服了语言不通、贫困人口众多等实际困难,在帮扶单位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改善了架炮村的村容村貌,治安环境得到改善,村民的幸福感和安全也随之提升。“从2018年开始,扶贫工作队通过招商引资,将村里的600亩荒地进行开发,建立了圣女果种植和稻花鸡养殖两大扶贫产业基地。”张伟华说,地租、分红、务工就业这是扶贫基地带给贫困户最直接的三大收入来源,确保他们顺利脱贫。

新冠肺炎疫情,给架炮村的扶贫基地带来不小的挑战,但是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齐心协力下,他们将损失降到了最低。去年,两大基地加上购买固定资产的分红收益,为架炮村436名贫困人口带来年人均1600元的增收。“2021年6月我们就要回珠海,但是撤队不撤帮扶。帮扶单位还会持续做好政策落实、消费扶贫等工作,留在架炮村的700多万固定资产,也一定会继续帮助村民及贫困户走上脱贫奔康路。”

●东莞市常平镇人民政府驻南雄市江头镇坪岗村第一书记刘英

“让村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0年春节,是刘英工作后放的最短春节假期。大年初三,正在桂林老家陪父母过年的刘英赶回东莞,参加常平镇防疫防控志愿者队伍,在镇汽车站检测点拉起疫情防线。临行前,3岁的女儿在门前拦她,哭着要她留下,不舍的刘英还是坚定地离开了。“舍小家是为了保大家。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驻村第一书记,防控疫情责无旁贷,必须冲锋在前!”

参与扶贫工作已经两年,刘英与贫困群众朝夕相处,倾听他们朴实的话语,感受到了人间最真实的情感。“我与贫困人员并肩作战,与单位、部门交流沟通协作,收获满满。”她将这些收获,比作自己人生新的“行装”。说起新的一年,刘英充满信心:“要盘活坪岗村闲置山林地和耕地资源,加大产业资金投入和产业帮扶措施落实,巩固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让贫困户和农户享受产业红利,让村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东莞市委办驻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转溪村第一书记张春生

“做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张春生与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持战“疫”战“贫”两不误、两手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开展产业扶持、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消费扶贫、社会帮扶等工作,”张春生对转溪村的各项数据烂熟于胸,“投入12.76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帮助贫困户户均增收12300元。投入75万元用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韶关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大力推动消费扶贫和社会帮扶,2020年消费扶贫金额达125.31万元,社会帮扶资金达15.97万元。全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脱贫,防止出现返贫现象。2020年,转溪村村集体收入达到37.1万元,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24097元,比2015年的7800元和3800元,分别增长了46.56倍和5.34倍。”

对于2021年,张春生满怀期待。“我们要全力做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完善乡村人居生活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乡村可持续发展动力。”

被扶者自强

●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陆奕和

“我已经脱贫了!祝全国人民新年快乐!”

2020年对于陆奕和来说是难以忘怀的一年。

年初,他开始在村里的乡村振兴学院任安保。10月份,在第七个全国扶贫日上,他被授予“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到北京领奖时,他还参观了天安门。

这一年,“在学院上好班、管好麻竹笋”,是他心目中最主要的两件事情。

2018年已达到脱贫标准的他,现在大女儿在连江口镇政府上了班,老二和老三分别在汕头和韶关读大学,“连樟村的环境真是好了太多,现在还能在家门口上班,以前根本想象不到啊。”

“感谢共产党,感谢各级政府,感谢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忙,我已经脱贫了!祝全国人民新年快乐!”陆奕和说。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三甲镇三圩村刘经城

“2020年的收入有八九万元”

三年时间,这个曾经被父母的重病压得“抬不起头”的青年,如今已成为自主创业的手袋厂老板。“新一年我准备找合伙人一起扩大厂子的规模。”这是刘经城给自己定下的2021年规划,“可能要投入二三十万元,现在我找好了合伙人,过了年准备开始找场地。”他说。

2020年,刘经城的手袋厂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延迟了开工时间。刘经城说,“3月份恢复生产,后面就基本正常了,2020年收入有八九万元。”

“这些年,感谢珠海传媒集团对我们的帮扶,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没可能走到今天。感谢我老婆的默默付出,希望大家新的一年都快快乐乐!身体健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