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 我们砥砺前行(1)
日期:[2021-01-01]  版次:[A04]   版名:[新年心语]   字体:【



去年今日,你我迎新辞旧,满帆待行。

然而灾难突降,肆虐的疫情延滞了航期。城市停摆,车马稀疏,那些勇敢无畏的人迎难而上,坚忍逆行。他们中有医护、军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 还有义无反顾奔赴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

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田园农舍里,广袤乡野间,驻守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身先士卒,多措并举,带领党员群众打响防疫阻击和脱贫攻坚“双战”。复工复产、春播春耕,脱贫攻坚成果得以巩固,汗水浇灌过的土地上,如今产业兴旺,蔬果丰登。贫困户住新房,着新衣,怀斗志,有所期,他们和扶贫干部站在一起,面带笑容又百感交集,期待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2021年,新征程已然开启,脱贫攻坚正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扶贫人和被扶者,在这里留下心语印记,新的一年,他们继往开来,笃行不怠。

扶贫人用心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驻肇庆市怀集县泰东村第一书记李军威

“2021年,我们继续加油”

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到肇庆市怀集泰东村,李军威已经走过了3年的驻村时光。

“9月份,和村助学会统计教育帮扶的成效,我们发现最近两年泰东村已有31名学子成为大学生。各家父母提起孩子的学业,就喜笑颜开,这也是我的快乐。10月30日,寨背自然村通了自来水,村民的欢呼雀跃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50岁开始创业的罗石生干出好成绩,获得省级表彰……许多激动人心的情景发生在驻村工作当中,历历在目。”

作为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中的一员,李军威对自己能为脱贫攻坚事业出一份力而感自豪。“脱贫摘帽不是结束,而是新征程的开启,我们的工作还未结束。到了年底,大家担心要与驻村干部告别,但我们让乡亲们安心,即使大家已经过上好日子,驻村工作依旧‘四个不摘’。而且将继续发展壮大怀集工业园厂房项目、土猪养殖和加工、三鸟养殖、水培蔬菜种植等产业项目,打造多方位扶贫产业结构,巩固扶贫成果。”

“2021年,我们继续加油,一起努力!”这是李军威与贫困户一起道出的新年心语。

●中交四航院驻汕尾市海丰县新平村第一书记马峰

“愿小山村建成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从技术干部、副总工程师到成为汕尾市海丰县新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马峰到新平村驻村4年半了,早已把新平村当成自己的家。

新平村曾经是空心村,种植传统农业自给自足。帮扶单位来了后改种经济作物,改变了农户的发展思路,立足于百香果、番石榴、凤梨、龙眼,发展果园产业。有产业立足,有宜居住处,曾经被帮扶的对象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心态也变得越来越积极。“疫情期间,我们采购了贫困户罗秀湖种的小南瓜,准备为农产品搭销路,他竟主动‘打折’,还希望将农产品驰援武汉地区。一个小举动,让人暖心。”

辞旧迎新之际,马峰对扎根数年的小乡村祝福良多,“有了产业,乡亲们早出晚归勤奋耕耘,他们希望通过劳动奔向小康。我相信所有人的愿望能逐一实现。而小山村一定能建成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佛山市禅城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下属国企佛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驻廉江市塘蓬镇老屋村第一书记赖智谋

“珍惜新机遇,建好新农村”

对于赖智谋来说,2020年极不平凡。年初,老屋村干部和村民的脱贫攻坚工作受到疫情影响。既要严防死守,阻断疫情传播,又要兼顾帮扶对象的脱贫效果,稳定生计。该如何施策,赖智谋有过压力、迷茫。让他意外的是,疫情防控成为帮扶对象发奋的动力。“2020年春节后,一时间无法复工复产的帮扶对象,主动参加村里春耕,热火朝天的气氛是历年最热闹的。驻村工作队启动了优惠政策,奖励参与春耕的帮扶对象。如今,大家干活的热情不减,村里形成了踏实勤劳的风气。”

在帮扶对象的主动和努力下,老屋村的脱贫目标逐一实现。“脱贫攻坚是齐心合力的过程,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的施策和帮扶对象的努力,缺一不可,我们齐心协力度过关键的一年,乡亲们都是好样的。”

赖智谋说,有序开展扶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消除贫困是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新的一年,我们要珍惜新机遇,抱有新期望,做好新角色,建好新农村!”

●广东中行驻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浮石村驻村干部吴小天

“浮石村万象更新是共同努力的成果”

与四年前相比,河源市浮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主干路以前只有4米宽,坑洼的黄泥路随处可见;村民靠天吃饭,种点水稻、青菜过日子;冬天村里山泉水供应不足,喝水成了大难题。”驻村干部吴小天说,这些已成历史,现在的浮石村道路通畅,产业发展,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人都说浮石村实现了完美‘变形’,村民称赞帮扶单位‘扶贫扶到根子上’。”

回顾过去一年,吴小天说,“我们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开展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浮石村万象更新,所有成绩都是大家合力的成果。”

说起成果,吴小天如数家珍:49KW光伏发电项目,年创收约4.5万元;浮石村入股到龙川县高新园区的项目,每年分红收入6万元。龙川县宝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起来了,投入帮扶资金195万元,确保年分红收入不低于17.5万元……“展望2021年,我们将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监督管理,巩固成效,使村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稳健发展之路。”吴小天说。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潘芝珍 严蓉 陈斌 ■图片: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