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1年,我们要把失去的时间努力追回来
日期:[2021-01-01]  版次:[A06]   版名:[新年心语]   字体:【




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被卷进了完全陌生的剧本,被迫面临很多的失去、痛苦和挑战。

身在科技创新、创业发展一线的人们,同样面对着突然提升的“困难”模式:进不了实验室、没法面对面交流、投资遇冷、项目无法验收……困难重重、身心俱疲,但创新浪里的弄潮儿自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危机变机遇,迎来了一重重的柳暗花明。

新的一年,他们也将开启新的“副本”,在新的征程中,努力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广州市十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麦健祺:

抓住全民网课的时机,拓展新板块

在线课程教育平台是我们创业之初就想干的事情,原定在2021年开展。疫情来了,便提前一年去做,也算抓住了全民网课这个时机。

2014年我们创办十牛科技,原因之一是我有14年的教育行业从业经验,当时正处在互联网的风口期,“互联网+教育”是可以开拓的一个领域。

有苦也有得。2020年,我们与五六千所学校签约合作,年初疫情到来时,我们这个数字变成了0。根据学校的管理要求研发智能硬件,帮助解决家长与学校的痛点,这是往年我们的工作,而2020年为了防控疫情,学生延迟返校,年初敲定几个机构的投融资,因为行情较差没有实现。后来,我们积极探索新方向,加大研发投入,慢慢回归正轨。创立在线课程教育平台是计划在2021年实现,但疫情让我们提前一年去做这件事。面对挑战,我们积极应对,从2020年2月到7月,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拓,最终做成了。

虽然2020年比较难,但我们并未犹豫不前。运行期间,虽然前期很难,但我们并未裁员,也没有克扣工资,团队人数较原先增长了20%,增长的多为研发人员。作为一家以研发技术驱动市场的企业,我们每年都会做研发方面的投入,2021年也不例外。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在第一季度可以完成一轮融资。家长学生们已经使用在线课程教育平台半年时间了,相信2021年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网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王欢:

化危机为机遇,我们正为下一步发展蓄力

就像那年SARS对互联网电商的推动一样,2020年主动也好,被动也罢,我们确确实实在往前走。

2020年初疫情来时,我算了一下,大概丢失、停滞了4个月。行情较差,投资更加谨慎,节奏随之放缓,导致我们所有的项目、验收、回款、立项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都受到了打击。不仅是物理上的影响,危害更大的,是造成心理上的恐慌。

好在,我们没有停滞不前。如何去追赶消失的时间?我们思考着,并付诸行动。推进数智化转型是我们探索的一点,这也是很多企业正在摸索的。

以前,我们注重数字化技术创新、信息系统建设、运营运维与系统集成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现在,除了这些,我们还注重“数智化”,即探索数智化创新转型驱动和智能运营前沿技术及应用,实现决策智能化。

最终,我们总体比较平稳地渡过了这次危机,很多公司由此看到我们的向心力,并认同我们的文化,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个机遇。

我们也开始重视人才层面的投资。这次疫情不单影响了企业发展,同样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我们在想,何不借此机会多招些人才,一来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二来为企业的发展蓄力?

从2020年10月份开始,我们拿出较多精力,先后在广州、济南、成都、西安、昆明、重庆6个城市十几所高校展开线下招聘。计划招聘100人,如今已有50多人到位,招聘还在持续进行中。这批学生大多2021年7月份毕业,通过实习后,他们将无缝衔接进入正式岗位。

化危机为机遇,不管从经营规模、现金流,还是从储备的人才来看,2020年都是丰收的一年。新的一年,我们将争取入驻广州天河软件园,与优秀者同行。成功的话,预计建设一个较大的展示区,能可视化、沉浸式地呈现技术。

●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

青年高级工程师张小锋:

国家有需要,我们就要挺身而出

2020年刚过完春节返回工作岗位时,我经历了一段“至暗时光”。

我当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一款重点型号涂层产品的开发。正常情况下,客户方要到我们这边的现场来交流,边讨论边做。没想到碰上了疫情,他们没法过来,只能通过打电话沟通,很影响效率。

中途有一个设备出了故障,大家都觉得没希望修好,我自己也没太大信心。但时间紧、任务重,我得扛起这个责任,于是连轴转了两天,只睡了6个小时,终于把设备修好了。中途我一度觉得很黑暗,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回头想来,靠着不服输的信念和坚持,才能渡过黑暗。我们是一个大团队,一个人的努力会给其他成员带来很大的信心,依靠团队分工、协作,拧成一股绳,终于如期交付了这个产品。

34岁的我,2020年还入选了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之前我连续申报了3次,第一年申报连研究所这关都没过,2020年终于入选。我一路不断总结,查缺补漏,研究越做越扎实,才收获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果实。

2021年,我希望能突破一个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的涂层技术难题,解决长寿命的痛点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最难啃的骨头,也是国家急需的技术。我们单位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担了很多科研项目,国家给了我们很多经费,我们要挺身而出,解决真正的问题,才能对得住纳税人。我们团队现在发明了镀铝改性热障涂层,很适合用来攻克这个难题,我们也想把这个技术一步步推广开来。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副教授陈澄宇:

从害怕上网课到觉得“真香”

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我来说,是失去的一年,更是收获的一年。

2020年初碰上新冠疫情,本科生、研究生都不能回学校上课,我们只能给他们上网课。这对我无疑是个挑战,看不到学生的反馈,也担心自己讲得不好,万一不小心被录下来,就贻笑大方了。

当时大家对疫情的关注度很高,而我研究的是微纳米颗粒,病毒本身就是纳米级的,我之前也写过冠状病毒相关的论文,就把疫情相关的内容结合到专业课程中来,让学生提高对病毒的认知,也能增加对课程的兴趣。

第二个学期,学生们终于回到了校园,但网课还是没有停。国家现在很重视教育资源共享,鼓励、支持高校录制课程,传到中国大学慕课网共享。这原本是一个迫于无奈的创新,却无心插柳,让大家看到了网课的优势。这对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一门课可能每个学校都有开设,但讲的方式不一样,学生可以看到不同老师的课,是很好的互补。另外很多国际学术会议都改成线上举办,我们在家就能免费听到大牛的分享,很好地促进了全球的学术交流。

之前,有学生没法到学校做实验,耽误了写论文的进度。有人拿到了国外的offer,不敢去,选择在学校实验室继续做实验,静观其变。我们也很乐意提供条件,帮助他们把缺的课程补回来。

过去这一年,学生不能来学校,很多实验我都得自己进实验室做,收获也很大。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思考、总结,发表了十几篇文章,比之2018年、2019年加起来的还多。我也入选了广州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年希望申请省级的人才项目。

生活上,我的小家2020年迎来了一对双胞胎。新的一年充满希望,经历了疫情,我们会更加珍惜平静的生活,我也会跟学生们一起,把2020年失去的时间加倍努力追回来,2021年一定会更好。

■统筹: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见习记者 陈慕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