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他是革命伟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日期:[2021-04-07]  版次:[A03]   版名:[学党史悟思想]   字体:【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的杨匏安旧居杨家祠,见证了红色革命记忆。 钟涌/摄

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弘扬忠诚与信仰的力量

“你曾身居国民党要职,官高禄厚,可你不畏艰险,赤心不改。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杨家祠里微弱的灯光,大上海那简陋的小巷,处处都留下你奔波的身影。你把使命与责任始终牢牢扛在肩上,曾四次入狱,历尽屈辱磨难,可百折不回,从不曾动摇绝望。面对敌人的劝降,你用鲜血和生命,完美地诠释了忠诚的颜色与信仰的力量。”这是一位参观杨匏安旧居的群众写下的留言,生动地描述了“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以及中共监察工作先驱”杨匏安烈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光辉形象。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的杨匏安旧居杨家祠,见证了红色革命记忆。2019年4月,杨匏安旧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探幽记】

早期中共革命的红色据点

杨匏安旧居又名“泗濡书室”,原为香山县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是杨氏子弟在广州读书的邸舍,也是杨匏安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主要场所。

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展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革命先驱杨匏安”,介绍了他在广州十年的经历;第二部分为“红色据点杨家祠”,讲述杨家祠作为红色据点所发挥的作用;第三部分为“群英荟萃管东渠”,介绍曾到杨家祠参与活动的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的故事。

杨家祠的红色记忆始于1918年。是年,杨匏安迁居广州,在私立时敏中学任教,兼任《广东中华新报》记者,从事宣传马克思主义工作。1921年3月广州共产党小组正式成立,那年春夏间,杨匏安成为第一批入党的党员。1922年,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代理书记。

由于广东最早的党组织没有具体的活动地址,所以杨家祠成为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一个重要的红色活动据点。谭平山、谭植棠、刘尔崧、冯菊坡、杨殷、苏兆征等人经常到此开会,研究工作;张太雷、李立三、穆青等共产党员亦经常前来研究工作;瞿秋白曾在这里教唱《国际歌》;刘少奇曾在此报告过京汉铁路大罢工经过。

【滥觞史】

“南杨北李”的革命理论家

在建党初期,素有“南杨北李”之说,即南方的杨匏安、北方的李大钊,是最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

“自马克斯(思)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践上,皆失其光辉。”杨匏安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也表达了对新思想的无比敬仰。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期间,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分19次发表《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杨匏安的这篇文章与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著名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几乎同时问世,他们南北遥相呼应,共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3年,党中央指派杨匏安参加国民党,并决定由他担任在国民党内的中共党团书记之一。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他在国民党内担任中央组织部秘书和代理部长。

为官清廉,堪称模范

杨匏安虽身为国民党“高官”,但他以此身份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和工农运动。当时,他一个月的薪金有300多大洋,足以买田、买地。但是,他把绝大部分钱都交给组织作活动经费,只留下极少的一部分作为家用。

1924年,中共广东区委成立,杨匏安与陈延年、周恩来等一起工作。有一次,省港罢工委员会分发一笔捐款给罢工工人,麻袋里遗落下一个两毛钱的银币,被孩子们拿来玩耍。杨匏安发觉后立刻教育孩子说,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拿来玩,叫他们立刻送回委员会去。

1926年4月,广东党组织建立了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检查委员会,杨匏安担任区监委委员,这是中共建立监督机制的最初尝试。

1927年5月,中共五大成立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杨匏安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虽然在党内担任要职,但杨匏安生活非常简朴。他的七个孩子中有两个因为无钱医治而夭折,而他常年患有肺病,妻子身体也不好。为了添补家用,他除了加紧写作和翻译外,还帮助家人推磨做米糍,让他的母亲和小孩上街叫卖。

杨匏安被捕后,在给家人的诀别信中,他说,知道自己处境很危险,难免要为革命而牺牲。告诫家人不要麻烦组织,如果在上海难以生活就回到老家去。信中还特别嘱托,千万不要把家里的缝纫机变卖了,那是全家人今后的活命工具。周恩来曾对杨匏安高度评价:“杨匏安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称得上是模范!”

【大功铭】

“死可以,变节不行!”

1931年7月,杨匏安等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拘押在龙华监狱。蒋介石连写两封劝降信,都被他撕毁。蒋又打电话到狱中找他,也被他摔掉了话筒。杨匏安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从参加革命起,早就置生死于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狱中难友无不为杨匏安的铁骨丹心深深感动,就连一些看守也赞叹杨匏安是个“铁人”。同年8月,杨匏安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35岁。临刑前夕,杨匏安为了勉励战友坚持斗争、保存气节,写下一首千古不朽诗篇《死前一夕作示狱友》: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

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

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

邓颖超把杨匏安这诗抄在笔记本上,后来交给在延安学习的杨匏安次子杨宗锐。

【长物志】

杨匏安签署农讲所委派书

在杨匏安旧居陈列馆有一份文件,是1926年3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委派毛泽东任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所长的文件,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林伯渠、组织部秘书杨匏安共同签署。

展馆还展出了192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第62号通告内容。通告讲述了当时共产党员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要持介绍信先到杨家祠向杨匏安报到,然后由杨匏安推荐至黄埔军校。

在展览的资料可见,杨家祠在当年革命活动中的重要功能,它是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活动点、中共广东区委活动场所、黄埔军校招生时应考的中共党员报到处、省港罢工委员会给罢工工人发放各界捐款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邮寄广东团委收件处、中共三大筹备联络处、外地来穗中共党员临时住处、外地来穗中共党员医疗点。

【经世策】

细品英烈的诗词境界“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

由于杨家祠的草坪和后座已不复存在,广州美术学院的专家花了几个月时间设计了一个梯形虚拟视觉空间,以透视壁画的形式,展示了后座与相邻天井的原貌。如今,观众戴上VR设备,就可以看到当年杨家祠的建筑全貌。

据了解,杨家祠原来面积颇大:有一条青石铺成的约三十米深杨家祠道,祠道的东西两侧是杨家祠的产业,共有四间店铺,还有一个约六十平方米的草坪。杨家祠门前两侧,种有两棵十多米高的梧桐树。如今,杨家祠旧址仅存首进,在巷道两侧设置了《杨匏安诗词作品》的壁挂。“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借次清霜坚傲骨。”杨匏安的诗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坚忍的革命豪情,值得细细品味。

“杨匏安走过了一条从学习、 宣传马克思主义,到投身中国革命,最后为中国革命壮烈牺牲的人生之路,他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业绩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曾庆榴如此说。

■统筹:冯树盛 ■策划:张英姿 陈琦钿 ■撰稿: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