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从当代艺术的角度去看待城市发展 在文化层面上推动大湾区城市建设
日期:[2021-04-11]  版次:[A09]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矗立在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云门》

简介 颜为昕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成员项目评委、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美术馆策展专业委员会主任、深圳市插画协会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深圳市艺术与设计联盟副主席、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卡普尔作品展出现场

■卡普尔作品在深圳展出现场

■《我的红色家乡》装置作品展出现场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

日前,安尼施·卡普尔深圳个展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下称:两馆)举办,卡普尔作为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交织互融的、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这一次所带来的横跨近四十年的代表之作,涵盖大型装置、雕塑、建筑模型等多种媒介作品无疑再次强烈地引起了国内有关公共艺术与城市互动的话题。事实上,从城市人文的视角去研究当代艺术的特质,将是未来艺术与城市共生的路径。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时,围绕了公共艺术与深圳文化,美术馆生态在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的进一步探索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表示,将在文化的层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城市群的建设。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希望当代艺术家能与城市相互助力

收藏周刊:能否说说您跟深圳这座城市的渊源?您认为卡普尔的作品与深圳的文化精神有何契合之处?

颜为昕:我是上世纪80年代随父母来的深圳,可以说是和深圳这座城市一同成长的。在深圳这么多年的成长经历让我感觉到,深圳这座城市本身是有着一种生命底蕴的。说起深圳,也许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深圳快速的经济发展、城市建筑等这些表层的东西,但在深圳从事了20多年的文化事业以后,我非常深刻地感觉到,深圳其实一直有一种非常热血的精神、一种具有爆发力的生命力贯穿在这40年的发展历程中。卡普尔作为一位国际知名的当代艺术家,他的展览与作品的每一次出现,对于城市甚至整个艺术界来讲,都具有标志性、前瞻性,甚至是典范性意义。而在深圳这样一座国家赋予使命的城市里,有着文化为城市发展赋能的目标,当代性、前瞻性、示范性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关键词。所以当我知道能够有机会将他的作品带到深圳的时候,我也特别强调了他的作品与城市共生的概念。他的所有的公共艺术作品是生长在城市之中的,与城市中的人与自然共存,那么在“两馆”这样一个融合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两个领域的场馆中,他的作品非常适合在这里展出,并且具有标志性意义。我希望这样的当代艺术家能与城市相互助力、合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深圳的内在精神,让深圳与世界同步,与国际当代艺术同步,向世界展现这座城市对于文化的理解与态度。同时也通过卡普尔这样世界级艺术大家的展览,打开深圳对话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重要城市群的通道,在文化的层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城市群的建设。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美术馆

收藏周刊:卡普尔的作品曾在哪些方面给了您对“艺术与城市关系”方面新的启发?

颜为昕:当我曾站在《云门》的面前,我感受到,这种体量的一件艺术作品置于城市之中,已不仅是一种装饰性的构建物。当我们将视野放到更广的维度来看,你会发现其实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美术馆。《云门》就是这个城市美术馆中的一件作品。而在这个城市里,每一个建筑、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事件,都已经变成了城市美术馆中的一件作品。这种作品内容也是当代艺术,包括公共艺术里关于城市的重要转换。我想,艺术走到今日,其具有的流动性与综合性已打破了从前的局限,远远超越了传统的认知。

收藏周刊:确实需要承认,艺术的概念逐渐在拓宽,美术馆的藩篱也逐步被打破,您现在怎么理解美术馆的概念?

颜为昕:从公共艺术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作品的创作者。作为“两馆”,我们不定义自己是怎样的一个美术馆,希望这样的一个场馆能超越美术馆的传统定义,成为一种公共文化的载体,一个艺术综合体。我们希望这样的一个艺术综合体能够关注于与公众的链接、以大众为主体去思考城市文化发展的未来可能,拥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实验性——我想这是“两馆”的一个重要的义务,也是这个建筑所赋予我们的未来责任。我们正在准备的光美术馆的项目就是将整个美术馆作为一件作品,置于城市之中,去观察与思考它如何体现其功能,以及与公众的联系。我想,卡普尔《云门》中折射出的意义也是如此。我想将深圳这座城市视为一个宏观概念上的美术馆,在这样的概念前提下,两馆就是美术馆中的一件作品。

公共艺术越来越多地注重了公共性和参与性

收藏周刊:您理解的公共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颜为昕:我认为,迄今为止的公共艺术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公共艺术。将艺术品置于美术馆和博物馆之外的公共空间中(多为城市广场和观光街区等处),可称为“街区艺术”。第二个阶段被称为新类型公共艺术(NewGenre Public art)。在这个阶段中,公共艺术的设置空间由城市街区转移到社区,创作主体由艺术家转为社区居民,因此也被称为“社区艺术”。从这两个阶段的转变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共艺术越来越多地注重了公共性和参与性,甚至在第二个新公共艺术阶段,创作的主题已经由艺术家个体转变为社区居民这个群体。但这样的公共艺术也还是存在着一个发展的悖论,也是当代的策展人相对比较困惑的地方,也就是这种新公共艺术作品大多是以艺术计划或事件的方式来实现的,很少有物性的作品留存下来,这就为艺术史的书写和文献的收集带来了困难。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目前大湾区的当代艺术现状?接下来,会否考虑与广州的艺术机构或者团体加强交流与互动?

颜为昕:当我们在经济上把整个大湾区串联成一条纽带时,那么,艺术其实是这个大湾区里更重要的一条精神纽带。我认为应该从当代艺术的角度去看待城市发展的问题。我在设想,大湾区所有的美术馆,是否可以尝试一起去探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以及大湾区发展的关系。任何一个美术馆单独地去做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它对城市以及大湾区的推动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几个美术馆或者几个城市一起去推动公共艺术,那么,在大湾区发展上或许会形成一个特别鲜明的文化特色。我希望每一个美术馆都能成为各自城市的地域文化的起点,同时也作为一个连接点,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形成串联,发挥好广府文化、港澳文化以及深圳这种蓬勃发展的新文化的潜在张力,形成大湾区别具特色的文化生态。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