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用汗水和技术守护万家灯火
日期:[2021-05-03]  版次:[A05]   版名:[城事]   字体:【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线路运维部高级作业员叶健辉正在向年轻员工传授工作经验。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线路运维部技术顾问李森荣在培训来实习的大学生,亲自示范讲解。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生产技术部生产监控班值班长徐涛在工作中。

“飞”在铁塔上的三个男人:

繁华的广州,在夜晚也不会黑暗,支撑它的是源源不断的电力。有一群人,以各种形式“飞”过高耸的输电铁塔,守护万家灯火。叶健辉、李森荣、徐涛正是其中三人。

当代“电力蜘蛛侠”叶健辉:

铁塔上欣赏美景 算是工作福利

2021年1月,山林间,风吹入骨。1月17日9时许,29岁的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线路运维部高级作业员叶健辉站在了广州市花都区的输电铁塔下。

这座将近30层楼高的铁塔,因雷击等原因导致绝缘设备损坏。待检修的是承接“西电东送”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叶健辉和同事要对输电铁塔进行抢修。

叶健辉所检修的线路已经申请停电,但同塔架设的是另一回500千伏带电线路。如果在塔上作业,要时刻与另一侧带电线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旦小于安全距离,就可能会遭到电击。

叶健辉穿上厚重的屏蔽服,全身只露出脸部。他带上工具袋向上爬,数分钟后到达了作业区。

“高处不胜寒”,叶健辉觉得有点难受,身上热得出汗,脸部却被冻得发麻。他已无暇顾及太多,拧,换,安装新的材料……全部设备维修好后,他终于松了口气。因为要等工作负责人确认,他干脆找个夹缝坐了下来,拿着对讲机叫人传上了一瓶水。

“考虑到有可能还会有工作任务,为免下塔后再上来,我等他们全都确认好了再下来,这是为了节省体力。”叶健辉笑着说,塔材结构不是铺设成一个平面的,坐起来有点硌屁股。往下看,人小得如同蚂蚁,山坡上的树木汇成一片,宛若碧波涌动。“算是工作福利吧,铁塔上的风景很好看”。

下午三四时,叶健辉完成所有缺陷修复工作。下来后,他终于感到一丝疲惫。3月,他准备和相爱多年的女友结婚。他拿起手机,微微颤抖地报平安。

入行5年,真正爬塔作业3年。作为“空中飞人”“电网上的蜘蛛侠”,叶健辉上塔处理缺陷已是常态。广州的天气热多冷少,更多时候他会顶着烈日工作,他的胳膊很白,脸却像包公。

他的父母一开始很心疼,常打电话询问情况。“现在他们很少打了,习惯了,放心了。” 叶健辉说,“一毕业就来电网工作了。工作久了,觉得能够守护万家灯火,是自己的荣幸。就像我们常说的,‘万家灯火,南网情深’”。

凭借过人的业务能力,叶健辉现已成为广州供电局的内训师。4月底,他来到位于广州番禺的培训基地,在铁塔上再一次演示如何“飞行”。

“老一辈蜘蛛侠”李森荣:

干这行需要“铁脚”“马眼”“神仙肚”

培训场上,与叶健辉一同作为内训师的还有55岁的李森荣。他现为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线路运维部技术顾问。两人的职责都是维护输电线路。李森荣入行33年,是老一辈的“蜘蛛侠”。

李森荣家里兄弟姐妹7人。1986年,他从老家河源来广州打零工,干的正是输电工区线路土建施工工程。李森荣是1.8米的大个子,力气大,遇到苦活累活抢着干。后来,广州供电局输电工区需要招人员,跟运行班组搞运维检修的日常工作,便从施工队伍中挑人,李森荣被几个班长抢着要。

从2008年的南方冰灾,到夏日里偶发的山火,以及每年都来“报到”的台风,李森荣全都“伺候”过了。说起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瞬间,他认为是1992年的夏天。

那一次,李森荣被分配的任务是在220kV韶郭线#199至#209塔绝缘子上安装雷击指示帽及线路巡视。按照计划,他和同事需要乘车至连江口镇码头,再坐船到对岸。上岸后,先行至南坑村拐圹完成工作任务,再一路南行至银坑村码头,最后坐船返回连江口镇,整条线路呈不规则的四方形。

村子交通不便,线路又漫山遍野地“长”,两人全程只能靠脚走。7时,李森荣和队友李超明背着雷击指示帽及个人工具动身了。走了两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到达南坑村拐圹,开始轮流上塔安装雷击指示帽。等安装完最后一基铁塔,已是16时许。此时,他们还要赶到第二个地点,只好加快脚步,到达银坑村码头时天已经变黑,最后一班船早已开走。

难道要在野外过夜?正在犯难,李森荣听到了河面上有小船的声音,经询问,原来是3名生意人来此收木材。生意人同意让李森荣和同事搭“顺风船”,但要较晚才出发。

李森荣和队友累坏了,席地而卧,躺在银坑村小北江河边睡着了。次日1时,生意人忙完自己的事,启航返回;两个多小时后,船靠岸;又摸黑走了许久,李森荣和队友到达旅馆,此时已接近4时。

李森荣说,干好这行不容易,需要“铁脚”“马眼”“神仙肚”,即脚能奔走,眼能看清架空线路上的设备,肚子能经受饥饿。上世纪80年代,为了生活,他出来打工,从未想过什么远大理想,就是“喜欢干活”。现在,李森荣已经是技术顾问了。与顽强生命力相伴的是他知足常乐的笑容。

幕后“军师”徐涛:

能解决实际问题 就很有成就感

如今,巡线路有无人机等智能设备辅助巡视,清理挂在线路上的 “小”杂物有激光清障仪,李森荣等人的工作相对轻松了许多。而在背后进行技术支撑的人,就包括了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生产技术部值班长徐涛。

不同于叶、李二人,徐涛多数时间在办公室里工作,他的广阔天地存在于脑海中。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硕士,徐涛发挥专长,不断研究智能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路线,推进数字输电转型发展。

以日常线路巡视为例,如何确定智能设备采集线路运行现场数据?首先需要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智能设备,确定智能设备的基本属性,通信、续航以及分析能力等。其次,确定监控系统应该具备开发哪些关键功能,比如图像识别、视频巡航和线路预警等。第三,明确多源监控系统和智能设备的交互规则。这三方面都确定了,就能在远程后台看到高山上的铁塔及线路有无异状。一旦发现威胁,比如发现风筝、薄膜等有可能飞到导线上,又如某棵树长势太好逼近输电线路,就能在监控中心开展相应的监测分析工作,并及时将预警信息通知一线运维人员。

2016年,25岁的徐涛进入广州的电力系统,迄今5年来,他参与编写了本单位多项智能技术方面的规程和工作指引。当你踏入珠江新城时,也许不会知道,在脚下的电力管廊里,机器人们正在按照徐涛和他所在的团队设计的规则“走路巡检”。

坐镇后台也不会太安逸。去年防汛的时候,他本已到家。深夜12时,一个电话打来,他就急匆匆地赶回单位。

徐涛很喜欢带他的第一位班长所说的话:“你要做事情的终结者。”你做的东西,很多人很长时间使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90后”徐涛如是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黎颖仪 王莉

■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

[5.1致敬劳动者]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