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齐喆: 毕业创作是我艺术发展的基石
日期:[2021-06-06]  版次:[A12]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齐喆 《丰收了,我们唱大戏》 板上丙烯 1997年

人物介绍 齐喆 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秘书长,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谈及“我与毕业创作”的话题,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本科的毕业创作,因为我觉得本科毕业创作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节点。它可能是每一个艺术家第一个独立完成的比较大型的个人创作。而且这样的作品冥冥中似乎暗示着艺术家未来的创作道路。

算起来,本科毕业已经24年了,那时的毕业创作周期比现在长,记得是从大四的上学期就开始,创作时间基本上跨越了整个大四的时间。

所以,当面临一个非常长时段的由自己主导的个人创作的时候,这个是真正建构展示自己在美院学习三年多以及此前经受过的训练的艺术成果的呈现。

刚开始是有一点迷茫的,不知道从哪个角度下手,也不明确自己更擅长哪个方面,所以我觉得指导老师非常重要。

我当年毕业创作的指导老师是曹国昌和姬德顺两位老师,一个擅长立体,一个擅长平面。我觉得指导老师对自己的判断性的指引很重要,也是决定自己往哪一块深入的关键之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美术界对民间艺术、本源艺术有一段时间突然很关注。而那个时期正好我从郑州去陕北,看了一些民间艺术,画了一张自己并不觉得特别满意的草图,但姬德顺老师却十分肯定,让我深入创作。就这样,我在一间很大的课室里,创作了大半年,每天从早画到晚。曹国昌老师每天都会过来跟我们随便闲聊一下,有时候在聊天过程会有一些启发的东西,我每天都在不经意间去完善作品。黄国武老师有一次来看,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画面中一些比较生涩的东西很有意思,希望我能保留。当时我很纠结,回头想我觉得非常有建设性。

当时由于学生不多,每个人可以利用的空间比较大。我的毕业作品是做一件壁画,一组三联画。长达半年多的创作里,每天就面对着这样一张4米多长的画。我表现的是陕西民间喜庆的内容,从立德粉加胶做底板,也借鉴了一些漆画的方法,打磨虚化,然后再画,一层一层地反复打磨,层层叠叠。当它在展厅挂起来,再去看这个作品的时候,突然很惊叹自己居然完成了这么大的作品,当时感觉有无比的成就感。

这是我完成的第一件手绘的具有壁画特性的作品,它某种程度上对我后来的从业和创作都产生了很多的关联。

应该说,毕业创作是我此后在艺术界发展的基石。

我记得我本科毕业创作,还在后来的一个全国美术院校毕业创作展上获了奖,并在鲁迅美术学院办的《美苑》期刊上刊登了出来,过去了十几年后,一次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开会,还有一位同仁突然说起在这本期刊上见到过我的那张作品。

回头看,尽管不能说毕业创作有多好,但不可取代性是可以肯定的。那是自己用尽全部的力气,想尽所有的手段展示的一件作品。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