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双减”是场非做不可的改革 家长老师共同悦纳才是上策
日期:[2021-09-30]  版次:[A04]   版名:[名校校长专访]   字体:【

广州市铁一中学副校长丁丹:

●前言

本专栏邀请各校校长畅谈“双减”,介绍校方落实政策经验,搭建家校交流的桥梁,让校长从“一把手”的高度发声,回应家长的诉求;通过访谈校长,把各校成功经验和思考分享出来,为各校在教育探索道路上了解他校、展示自身特色提供一个平台,建立一个“双减智库”。

在广州市铁一中学副校长丁丹看来,“双减”是一场“非做不可”的改革。在此背景下,除了教学方法的打磨,她还致力于建立家校之间的合力,让家长和老师共同悦纳“双减”。一方面,丁丹理解家长的焦虑,从校方的角度提供引导;另一方面,她注重教师“乐教”,呼吁社会给予教师团体更多理解和尊重。

“孩子的发展要用放眼一生的全局眼光来看待”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丁丹发现家长们存在很多错误观念。比如,孩子学习不理想,很多家长就会求助于校外补习班。但丁丹看过太多“花大价钱而不能如愿”的事例,因而认为补习班绝非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在丁丹眼中,学校教育是“正菜”,补习班只是一种“加菜”。一个人的成长应以“正菜”为主,但家长却以“加菜”为重,用补习班满足自己的焦虑甚至攀比的心理,最后把负担转嫁到孩子身上。从更深的层面来说,丁丹希望家长不要抱有过度的期待和苛求。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家长和学校应当从品行教育入手,尽全力帮助孩子规划人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的发展要用放眼一生的全局眼光来看待”。

另外,丁丹提醒道,家长辱骂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之事。“我们希望家长跟学校一起,形成合力,帮助孩子打败目前所面对的困难,或者是克服孩子的坏习惯,而不是家长跟困难一起,去打败孩子”,她强调,只有高质量的陪伴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达成家长的心愿。

保障教师“乐教”,需要更多尊重之心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双减”政策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坦承,教师承担的责任增加了,担子也更重了,但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双减”政策指向中国基础教育的新常态,教师立德树人责无旁贷。

丁丹认为,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的压力,二是育人的压力,三是教师自身的家庭压力,“许多老师本身也是家长,家中还有二娃”,长期驻校、轮岗可能让教师难以兼顾家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老师“乐教”,丁丹认为首先需要尊重教师信赖教师。无论是家长、媒体还是社会各界,“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理解教师,认可教师的奉献,也要认可教师好的做法。”其次,学校教师队伍的师资构建让丁丹充满自信,她希望家长也能给予学校更多信任,营造良好互动的环境。

铁一中的“三格”培训效果很好。教师入职条件严格,在此前提下,每位老师入职后还会接受规范、系统的培训。由老教师当“师傅”带“入格”,随着经验的累积“升格”,最后形成教学的“风格”,几十年来铁一中一直坚持着这种做法。丁丹理解,家长总会担心孩子能否获得老师关注,但同时也表示:“只要我们老师用心,每个孩子一定会被看见,所以家长不要因为自己的焦虑去过多质疑老师。”

对话“双减”

家长对孩子有要求,自己也要不断进步

新快报:“双减”政策的减负力度可说是前所未有的大,在您看来是什么促使了“双减”政策的出台?您又是如何理解“双减”的呢?

丁丹:我们说“重病得要用重药来医”,所以“双减”政策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保障。它是让教育的生态恢复到一种常态,让学校成为教育的主体、主导,让它承担责任的功能发挥出来。

之所以现在出台,应该说是到了一种“非做不可”的地步。我们都知道一方面有国家的教育,但是外面的(补习)机构,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治理的进行,所以国家这次治理力度非常强大。

而且“双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学业负担,就我们讲的作业负担以及课外补习的负担,这两方面的解码。其实“双减”不是简单的减时长、减分量,它应该是纯理念到具体的、常态化的一种管理,以及跟我们的培养目标一定要达成一致。相当于一套“组合拳”,最终是服务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

新快报:和小学学段相比,“双减”的落实对于中学来说会不会有什么难点?

丁丹:中学跟小学不同,中学有升学的压力。像我们面对初一的孩子,一进来,家长会跟他说,你要记得你要考一个好的高中,考上好的高中才能考好大学。这是家长的常态,社会上的家长是这样的一种观念。但是进入初一的孩子刚好进入青春期,他跟小学生比可能会更叛逆。而且学业压力增大,一下子那么多门功课,他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孩子面临的心理、生理以及周边环境的改变,方方面面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冲击。所以在“双减”政策推出的时候,有些家长会觉得有点手足无措。

新快报:所以说家长观念的转变将会是释放焦虑的出口吗?一边是“双减”,一边是升学,有的家长观念上还没适应,就会像您刚刚说的,焦虑一直堆积。

丁丹:对,(家长)要想办法(解决)就不应该是怪孩子,不应该去责备孩子,而应该反思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让孩子达成目标?(家长)自身要成为一个持续的学习者,要懂儿童心理,要能够跟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孩子有需求,孩子在成长,家长用一个不懂他/她的方式进行教育,没办法达成很好的交流沟通,你说的东西再对,孩子是屏蔽的,是抗拒的,是对立的。我们讲的屡教不改的背后是“屡教”的无效,所以那个“教”应该是反思,如何用一个更好的方法把孩子教好。

所以,家长不断学习也变得重要,你一方面对孩子有要求,然后对自己没要求,然后孩子看到的就是可能不上进或者也不太努力,甚至还跟他沟通比较困难的一个家庭状况。我们在初中阶段见到的很多都是只要家长改变,学生就会进步得飞快。

那么类似于家长有时候会说孩子粗心或者是不爱背、不爱记等等,其实是在小学阶段刚开始习惯养成当中有些没到位,所以说,今日之果是过去之因,但是现在一切都来得及。初中阶段是孩子可以突飞猛进的一个阶段,一定不能放弃,永远要呵护孩子求学的自信心。

丁丹

广州市铁一中学副校长。有二十多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和英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是广州市首批基础教育系统市级骨干教师,曾四次获得“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市劳动模范”和“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担任广州市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指导工作,多次受邀在区、市、省级的教研会上讲座,曾代表广州市在全国教育论坛上发言。曾被广州市教育局聘为特约教育督导员,曾被选为越秀区人大代表,现为广州市政协委员。

寄语

“初中阶段是孩子可以突飞猛进的一个阶段,一定不能放弃,永远要呵护孩子求学的自信心。”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辛捷恺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专题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