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美或丑并无严格的界限
日期:[2021-11-07]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文杜理(意大利学者)

莱辛承认造型艺术只是表现了物质美。所以莱辛不喜欢近代艺术,因为近代艺术从事于表现整个自然而不只是美的自然。莱辛还希望使绘画遵从拉奥孔雕刻群像这一范例,因为它以三维的形式更好地表现出物质特性。 那么显然,温克尔曼的批​评比莱辛的批评高尚:温克尔曼试图用道德理想解释希腊作品,莱辛则将那种解释降低到实质上的物质层面。当人们考察莱辛谈及绘画中的丑时,对以上所言便有了一个反证。关于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聪明的话:连绘画中复现的丑陋形象也会令我们感到愉悦。莱辛想反对这种说法并做出区分:绘画作为模仿的技能可以表现丑,绘画作为美的艺术却不能表现丑。这是一句同义反复。但是,绘画作为艺术能不能表现丑呢?莱辛承认我们善于从再现对象的丑中抽离出来而只欣赏画家的艺术。“但是,这种欣赏会因不时思考这种对艺术的不当运用而被打断,而且这种思考难得有不导致贬低艺术家的。”总之,莱辛发现自己陷入无法摆脱的重重矛盾之中,恰恰是因为没有理解艺术的精神价值能够存在于丑陋的形象里;因为他不能欣赏精神美,例如伦勃朗作品中的精神美;还因为他用物质的方式去解释希腊雕像的美。

此时我们可以反躬自问,如果造型艺术与诗歌的这种区分附加有如此多的物质特性,那这种区分能有多少道理呢?而事实上那点道理只能是来自美学的一种不同角度。对风格的区分(崇高的、美的、模仿的)有助于艺术史研究去确定艺术的个性;同样的道理,对诗与画的区分有助于让批评家注意每位艺术家表现造型与色彩的手法。那么这些区分的性质是什么呢?肯定不是哲学的性质,因为它们不能上升到范畴的高度;而是语文学的性质。这些区分实际上就是语文学分析的元素,有助于解释个体的连续和暂时的发展阶段。后来的艺术史研究便照搬了这些区分,并意识到这些区分之所以优于之前时代的艺术理论和画家传记的道理。艺术史研究在其最伟大的创立者中之温克尔曼和莱辛两位身上得以确立,并发展和成倍增加了这种区分以更接近目标。

要达到这一目标的道路一直是漫长的。首先,必须认识到各种艺术语言中的艺术完美十分不同于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其次,必须恢复近代艺术的创造与思考艺术的方式之间的联系。

(节选《艺术批评史》,题目为编辑后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