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广东新增7名院士(1)
日期:[2021-11-19]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夏克青

马於光

埃菲·杰曼诺夫

高天明

4所高校1家企业上榜,南方科技大学成广东增选院士最多高校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同时,中国科学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5人,中国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0人。

广东共新增7名两院院士,均为男性。7名院士中,有6名来自高校,1名来自企业。此次增选院士中,南方科技大学共有3人入选,成为广东增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7名院士包括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外籍院士1人),分别是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的夏克青、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马於光,以及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的杰曼诺夫。

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共4人(含外籍院士2人),分别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饶宏、南方医科大学的高天明,2名外籍院士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罗智泉和来自阿尔伯塔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徐政和。

夏克青

南方科技大学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流体力学

和流体湍流的研究

夏克青是工学院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复杂流体及软物质研究中心(筹)主任,2018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现任流体力学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JFM)副主编,同时担任国际期刊Euro Phys J E副主编,曾任J Turbulence编辑5年。

他长期从事流体力学和流体湍流的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的成果,被美国物理学会评价为对热湍流的“实验研究与理解做出的巨大贡献”。曾获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年获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2010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於光

华南理工大学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推动第二代磷光

及新一代廉价纯有机电

致发光材料发展

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马於光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对推动第二代磷光及新一代廉价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其首次实现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提出并论述利用磷光材料提高OLED效率的原理,对第二代磷光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提出“热激子”机理及杂化电荷转移态(HLCT)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对新一代廉价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发明了难溶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的薄膜加工方法,制备高发光、高导电有机聚合物薄膜,引领高分子材料新方向。

马於光曾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奖项。

埃菲·杰曼诺夫

南方科技大学

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解决了

伯恩赛德猜想

埃菲·杰曼诺夫,2018年在南方科技大学筹建深圳市诺奖科研实验室——杰曼诺夫数学中心,2019年2月起任数学系杰出访问教授、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

主要工作涉及非结合代数、群论等,其重要的贡献是解决了伯恩赛德猜想,这个1902年提出的猜想是有限群理论最古老并最有影响的问题。杰曼诺夫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菲尔兹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学会会员。

高天明

南方医科大学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神经保护

及抗抑郁的研究

曾任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现任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精神健康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重大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一直致力于脑卒中及其并发症抑郁的发病新机制和干预新手段的研究,提出了脑卒中神经元死亡的“钙缺乏”新学说,为脑卒中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和新药靶;提出了抑郁症发病的“胶质细胞”新学说,为抑郁症治疗提供了新手段和新药靶。先后主持了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973课题等基金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陈慕媛 王彤 通讯员 华轩 黄瑶 庞翠琼 马明霞 金南汐 周慧 黄雅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