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东4处遗址入选“十四五”期间国家重要大遗址
日期:[2021-11-19]  版次:[A06]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新快报讯 记者许婉婕报道 昨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明确了实施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等主要任务。其中,“十四五”期间,实施大遗址展示提升工程和大遗址研学精品工程,推介一批实证文明起源、彰显文化传承、见证民族融合、印证文明互鉴的大遗址展示利用项目。广东的石峡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大鹏所城遗址等4处遗址入选“十四五”期间国家重要大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和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入选国家遗产路线之海上丝绸之路遗址路线重点项目,大鹏所城遗址被列为明清海防大遗址之一。

石峡遗址,是中国珠江流域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广东省曲江县西南狮子山的狮头和狮尾间的峡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1973~1976年,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进行发掘,遗址下层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2900~2700年。以石峡下层为代表的遗存,1977年被命名为石峡文化,为探索中国岭南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中、上层为青铜时代遗存。

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其中南越国时期的大型石构水池在岭南地区尚属首见,曲流石渠遗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秦汉王家宫苑实例,二者分别被评为1995年、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遗址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心,是秦统一岭南以来历代郡、县、州、府官署所在地,是广州作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证明,揭示了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发展和繁荣的过程,更是秦汉以来岭南地区融入多民族统一国家进程的重要历史见证。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韩江东岸的笔架山西麓。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2公里,被誉为“宋广东陶瓷之都”,成为当时中国陶瓷外销基地之一。1922年,潮州城西南5公里处的羊皮岗出土“潮州水东中窑甲”“治平”“熙宁”等带有铭文的瓷器,始发现北宋时潮州有一个名为“水东窑”的窑场。窑址鳞次栉比,历史上称为“百窑村”, 又称“水东窑”“白瓷窑”。窑址始建于唐,兴盛于宋。产品主要有碗、盘、盏、灯、炉、杯、壶、盂、盒、豆、釜、洗等器皿,及瓶、人物、玩具等美术瓷。釉色以影青釉为主,兼有青、白、黄、酱釉等。瓷器主要特点是釉质晶莹润泽,釉层较薄,多为不开片或开极细的鱼子纹片。纹饰以划花为主,另有雕刻和镂空。

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镇鹏城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是大鹏新区的一个古老城村,也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