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汕尾市乡村振兴局加强对驻镇工作队日常监督
日期:[2021-11-24]  版次:[A06]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深圳市驻陆丰市大安镇工作队慰问阿丽一家,工作队队长王显军给阿丽送上慰问金。

■受汕尾市乡村振兴局委托,新快报记者日前到陆丰市大安镇向驻镇工作队了解工作开展情况。

■深圳市驻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走访慰问阿满一家,为阿满的爱人黄女士送上慰问金。

■深圳市驻海丰县赤坑镇工作队到老林家走访,为一家送来“暖心汤”“定心丸”。

明察暗访发现不少工作亮点,对存在的不足加强督促整改

家庭陷入困难,仅半天就成功对接三位爱心人士,对家里三位大学生提供每年每人一万元的帮助;单亲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工作队仅一天就拉来资助,还义务当起孩子的辅导老师;对植物人五保户,工作队帮忙申请民政补贴,落实专人照顾,避免老无所依……

当前,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下称“三类人员”)加强监测和帮扶,预防返贫,是摆在各地和驻镇工作队面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日前,新快报记者受汕尾市乡村振兴局委托,在汕尾市明察暗访时发现,对于“三类人员”,不少工作队在落实政策固定帮扶之外,想方设法“自动加码”,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帮扶,为汕尾全市乃至全省防返贫监测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对于在明察暗访中发现的工作不足的问题,汕尾市乡村振兴局已加强督促整改。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暗访 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线路 了解真实情况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已全面启动,汕尾全市40个镇、11个街道以及星都经济开发区等的工作开展情况如何?近日,受汕尾市乡村振兴局委托,新快报派出长期报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记者,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的方式对汕尾部分街镇进行暗访,同时对部分镇街进行明察,目的是真实地了解各工作队开展防返贫监测、产业振兴、乡村振兴规划和镇域规划制定,各镇街推动乡村振兴的力度、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情况。汕尾市乡村振兴局要求对各工作队存在的情况实事求是进行调研了解,有工作亮点的及时总结,对存在问题的,不留情面如实记录。

在暗访的过程中,新快报记者发现,所有镇街都高度重视,将防返贫监测列为一项重点工作,加强调研走访,根据情况对“三类人员”落实帮扶措施,严密守住防返贫的底线。大部分镇街以及驻镇街工作队都能结合市县的整体规划、各自所在镇涉及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等进行中短期的规划,对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文旅结合发展等方面有了清晰的思路。大部分镇街为驻镇工作队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对于在暗访中发现的乡村振兴五年规划、镇域规划编制进度偏慢,工作队工作、生活条件稍差等问题,有关镇街以及驻镇工作队等表示将于近期完善。对于发现的问题,汕尾市乡村振兴局高度重视,已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亮点 工作队自加动作送“暖心汤”“定心丸”

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认定的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同时,广东印发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机制,改进工作,提高成效。

在汕尾市明察暗访的过程中,让新快报记者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有些驻镇工作队在防返贫监测的过程中,不但对于“三类人员”精准监测识别,更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想方设法汇聚各方资源,快速落实精准帮扶措施。

在汕尾城区捷胜镇,深圳市驻捷胜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石头村发现一户脱贫不稳定户,户主阿满在某公司的厨房务工,月工资仅3200元,今年9月妻子查出乳腺癌后停止工作,治疗费用较大。阿满除了照顾妻子外,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提供3个儿女的读大学的生活费,负担很重。

驻捷胜镇工作队队长黄彩龙表示,监测到这个家庭的情况后,工作队联系上深圳的三位爱心人士,落实对阿满的三位孩子进行资助,每人每年资助一万元直至他们大学毕业。捷胜镇副镇长刘开告诉记者,工作队仅用了一个下午就落实了帮扶措施,体现出“深圳速度”。目前驻捷胜镇工作队通过对接各种资源,已筹集5万多元,对6个家庭的17名学子进行帮扶。

深圳市驻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工作队在排查走访中发现,赤坑镇岗头村的老林患有多种疾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靠着1.5亩稻田和打散工为生。妻子去年因患癌症去世,向亲戚借的治疗费至今没有还清。此外老林还要照顾90多岁的失能母亲和三个分别在读中职、初中和小学的孩子。

驻赤坑镇工作队队长王海洋告诉新快报记者,为了支持他们一家,工作队联系上深圳市一慈善组织为老林捐赠了9400元专款,帮助几个孩子完成学业。工作队还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上门为孩子们辅导功课,鼓励老林提振生活信心,为一家送来“暖心汤”“定心丸”。王海洋告诉新快报记者,考虑到老林家的大儿子就读计算机专业,目前还没有一部电脑,最近工作队还准备给他捐赠一台计算机。

深圳市驻陆丰市大安镇工作队监测发现,单亲母亲阿丽患有慢性病,女儿在读初一,有一定的精神压力。驻大安镇工作队加强慰问帮扶,队长王显军自掏腰包送上了800元慰问金。

驻大安镇工作队发现边缘易致贫户阿强患有脑瘤,行动不便,每月吃药费用不少。妻子因为要照顾4个子女无法外出打工,工作队为她提供了一个公益性保洁员岗位,每月工资2600元,以“造血”的形式维持一家收入。

为了照顾完全无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户城叔,工作队派驻大安镇安北村第一书记为他申请了民政补贴每月846元,由其弟弟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避免老无所依。

对于“三类人员”,监测发现后如何尽快落实帮扶措施避免返贫,是给各驻镇工作队出的一道必选题。对接社会资源帮扶、“造血”促增收、关怀提信心……这些有效的实践经验,也许可以为答好这道必选题提供一些参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