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南沙区河涌拆违攻坚 擦亮滨海新城名片
日期:[2021-11-24]  版次:[A07]   版名:[时政]   字体:【
■工业涌河涌沿岸棚屋整治前。

■工业涌河涌沿岸棚屋整治后。

■小虎沥水道违建船厂被拆。

新快报讯 记者邓毅富 通讯员赵雪峰报道 南沙作为岭南水乡,居民有沿河而居的生活习惯,早期居民报建程序未完善,导致全区涉水违建存量较多,河涌拆违任务重。面对违建拆除“硬骨头”,广州南沙区以市总河长5号令、8号令为抓手,大力推进河涌拆违攻坚,并取得显著成效。

南沙街工业涌

四班四招创新打法

力破拆违困局

按照广州市总河长令(第5号、第8号)下达的文件要求,自2020年6月18日以来,南沙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专业的拆违打法,顺利“啃下”工业涌拆违整治的“硬骨头”,整治率达100%。

首先是做好精准分工,分析研判专班负责数据摸查、作战图制作、台账统计、方案制定和拆违协调等工作,辖区情况体察入微,跃然纸上;执法办案专班组织执法大队办案骨干与驻队律师一道成立实体化专班,负责对拆违“硬骨头”进行立案查处;攻坚动员专班负责入户动员、政策宣讲;拆违治水专班负责拆违行动组织实施,边拆违边复绿。

二是强化人文关怀,怀抱温度推进河涌整治。

在开展工业涌河涌沿岸棚屋整治之初,居民普遍较为抗拒,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居委会工作人员多次到住户家中、组织协调会议向棚屋住户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摸清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通过多次上门宣传,工业涌涉及的棚屋住户对拆违治水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同时街道根据他们的实际困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以最大化保障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为原则,积极向上级部门寻求政策支持,确保达到“双赢”的效果。最终,在街道的帮助下,5户棚屋住户全部顺利搬进了临时安置住房。更令现场工作人员印象深刻的是,5户棚屋住户在同意将违建棚屋交予街道拆除后第一时间积极配合清理屋内物品并在当天全部搬离,确保了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黄阁镇

重拳破解历史难题

探索高效拆违办法

自2020年6月18日以来,黄阁镇通过四人小组工作机制,挂图作战的工作方式,结合自身辖区内实际情况,通过深度问题排查,并创新性寻找到一套适用自身的拆违截污办法,成功完成了5家修船厂附着物彻底拆除和清运工作。

南沙区制定了合法合规取缔步骤。一是建立拆违治水“四人小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拆违治水“四人小组”联席调度会议,研究小虎修船厂问题具体工作对策,明确时间节点、负责部门和处置方式,确保按时按质拆除小虎修船厂。二是多管齐下形成强大合力,“四人小组”联合镇司法所、综治办、安全办、劳动中心共同开展小虎修船厂拆违治水工作,一方面开展违建认定程序,另一方面多角度做好5家小虎修船厂的思想工作,为5家小虎修船厂拆违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维稳保障,争取取得船厂工人的理解和支持。三是提前部署、统筹安排现场拆除工作,分管镇领导、“四人小组”通过现场踩点、查看作战图的形式部署拆除工作,制定拆除方案,落实各部门职责分工。四是做好劳动服务,确保就业稳定。镇河长办与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协调,现场记录他们的个人信息、学历、工作技能、工作经验等信息,及时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了解船厂工人的就业情况,为他们提供临时安置指引,提供职业介绍、优惠政策办理等服务,坚决落实“六稳”“六保”,克服取缔船厂后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在南沙区河长办、南沙区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下一步属地黄阁镇将通过“水域岸线整治项目”,将拆后的小虎沥修船厂面积约30000平方米进行滩涂防洪修复、环境提升等工程。

这些成功的案例仅仅是南沙区治水拆违的一个个缩影,南沙将继续加大拆违治水工作力度,以碧道建设为抓手,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形成碧水青秀、水陆联动的“一环二核四带”的碧道规划结构,进一步提升全区的城市生态环境,绘就南沙最幸福的底色。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