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建立河湖管理新模式 打造跨区域合作执法机制
日期:[2021-12-03]  版次:[A06]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远眺肇庆市端州区江滨堤景福段碧道。

肇庆市河长制五周年成果

新快报讯 记者李超朝 通讯员梁亮报道 2017年以来,肇庆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牢牢扛起河湖管理保护政治责任,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以来,肇庆市领导班子以上率下谋篇布局、抓重点促落实,着力解决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力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有能”“有效”转变。全市1094条河流(段)、7座湖泊已全部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全市四级河长2034名,巡河超32万次,发现并解决影响河湖健康问题7589个,处理公众投诉问题201宗,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

多项并举,推进河长制

肇庆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卓亚表示,“坚持把水污染防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聚焦省考以上断面达标、污染河涌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重大战役精准发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1-10月肇庆市新增、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93公里,88个建制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建成,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

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左允杰表示,河湖治理扎实推进河湖管护工作,努力实现幸福河湖目标。统筹推进西江、北江沿岸环境联合整治、健全“河长+检察长”“河湖警长制”“志愿河长”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五年来,全市水政执法队伍共开展执法巡查10299次,出动执法人员41433人次,打掉非法采砂点992个,清理收缴采砂作业工具992批(含内河查处的小型改装抽砂船);累计整治“四乱”问题656宗;投入资金近3亿元,清理漂浮物26万吨,清淤河道748千米,基本消除大面积水上漂浮物。2019至2020年全市已全面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135条河流(段)的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今年以来,开展护河志愿活动400多场,努力守护河永畅、水常清、堤恒固、岸绿、景多美的幸福河湖。

肇庆市加强社会宣传动员。全市创新工作模式,打造“共青团+河长办+公益组织+新媒体矩阵”工作模式,广泛引导社会群众参与,护河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达4.21万人,占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6.22%。市河长办联合6个社会公益组织,组织护河志愿者深入社区、江边、河边开展护河志愿服务,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

建立河湖管理新模式,打造跨区域合作执法机制。肇庆市高度重视西江、绥江的联合保护,全力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与佛山、云浮、梧州、贺州等地跨区域合作执法,共同打击河湖禽畜养殖污染,做到同心同力共保“母亲河”。

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

目前,肇庆市已完成碧道建设204公里,肇庆端州区碧道示范段将星湖、仙女湖、西江等重要水域串珠成链,打通断点阻点,盘活北岭山、羚羊峡等优质旅游资源,形成北岭山-星湖-羚山涌-西江-羚羊峡旅游生态线路;肇庆新区砚阳湖碧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和调蓄洪能力,提升城市景观和绿化水平,塑造“湾区绿洲、醉氧鼎湖”城市名片,彰显山水鼎湖优势和特色;贺江碧道画廊则结合省级廊道、美丽乡村和全域旅游进行建设,被评为3A景区;四会市将古迹和现代景观结合起来,建成“古今并存,多元结合”的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广宁县依托绥江亮丽的自然风光,建设具有竹乡特色的绥江碧道。碧道将一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将零散的各类自然生态资源及人文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肇庆旅游品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