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著名美术评论家牟建平:可视为张大千的自画像
日期:[2022-05-08]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2017年,黄宾虹《黄山汤口》以3.45亿元成交。

■张大千青绿山水《仿王希孟<千里江山>》以3.7亿港元的成交。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圈卷(局部) 绢本 51×1191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临董源江堤晚景》,1946年,2017年中国嘉德秋拍1.32亿元成交。

3.7亿港元张大千“青绿山水”刷新纪录

如果可以用一种绘画风格来形容年份,那么,说2022年是青绿山水年,似乎一点也不为过,先有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走红,让“沉寂千年”的青绿山水备受关注,而上周一幅钩金青绿山水《仿王希孟<千里江山>》以3.7亿港元的成交,更把青绿山水的话题推向高潮。著名美术评论家牟建平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幅作品表达了张大千自己“惆怅涉风波,扁舟何处客”的心绪,通过临古来表达画家个人心境的一幅佳作,可视为张大千的一幅自画像,是代表其学术水平与创作的精品。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张大千两幅仿临作品均过亿

讲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历程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尽管早在去年便成为“一票难求”的年度爆款,但让它“火出圈”的,还应数2月的春晚舞台,《只此青绿》演员孟庆旸形容,青绿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一种岁月的沉淀,“端庄、大气、沉静”。她的回答加舞蹈的视觉动感,不但让更多的人读懂了千年前的画作,更让不少人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共鸣。

如果说是因为这两个多月前的前奏,使得上星期近现代著名画家张大千的《仿王希孟<千里江山>》更加备受瞩目,显然对后者有些不公允,更不专业,但有人认为,前者多少有点为最后的成交带来了预热气氛的意义,这似乎也没有否定的必要。

“像张大千这样的中国画大师,他的市场人气一直比较旺,拍场一旦出现精品,都会引起藏家争购。”牟建平认为,早在2017年,张大千的青绿山水《临董源江堤晚景》就曾以1.32亿元人民币成交。而在4月30日,在香港苏富比2022春拍上,张大千的这幅钩金青绿山水《仿王希孟<千里江山>》以3.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1亿元)成交,不但刷新张大千拍卖纪录(原有纪录为苏富比于2016年,以2.71亿港元成交的《桃源图》),更成为苏富比历来最高成交价之中国书画拍品。以往张大千个人最贵作品往往是泼墨泼彩作品,而此次的《仿王希孟<千里江山>》是其青绿山水首次突破泼墨泼彩作品的价格。这也是继9.3亿元齐白石《十二条屏》,3.45亿元黄宾虹《黄山汤口》之后,荣夺中国近现代画家作品最高价第三名。

牟建平认为,“此次再刷新纪录,既显示当今艺术市场不差钱,更彰显出张大千绘画的市场号召力。一定程度上给市场带来信心,将为马上拉开帷幕的内地春拍,起到一个积极的刺激作用。”

通过临古来表达画家个人心境

何为青绿山水?在薄松年、陈少丰、张同霞编著的《中国美术史教程》中有这样的介绍:(隋唐时期)展子虔、李思训父子的山水画长于细笔勾勒,石青石绿为主的重彩填色,突出表现锦绣山川的壮丽,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这种较早出现的山水样式被称为”青绿山水“(钩金的称“金碧山水”)。但青绿山水的发展跌宕起伏,盛唐有过成熟期之后便沉寂至北宋宫廷绘画再次让其焕发了生机,尤其是王希孟的出现,他的《千里江山图》所用青绿技法较之唐人有了极大的变化和进步。

牟建平介绍,《仿王希孟<千里江山>》有明显的钩金,也结合了敦煌壁画中用色的技法,画出了张大千题画诗中“山色望难穷,江流浩无极”的意境,这幅画也是受敦煌影响较为典型的一幅。“画中有三个高士,一个琴童,左中间有一个背手的白衣高士,那个就是张大千自己,此画也可视为张大千的一幅自画像。表达了张大千自己‘惆怅涉风波,扁舟何处客’的心绪。此时正值1948年,内战正激,张大千内心也是比较茫然的,他的人生扁舟到底在哪里,是他画中表现的主题。一幅好的绘画,正在于表达画家的心灵与心情,这件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恰是通过临古来表达画家个人心境的一幅佳作。”

收藏周刊记者通过一张《张大千近作展目录》看到,那一场于1948年,在成都路中国画苑举办的展览,在99件作品目录上,98件均标注了价格,唯独《仿王希孟<千里江山>》作品上标注为“非卖品”,由此可见,这幅作品在当时就是画家特别看重的。

买家是谁?众说纷纭

据资料显示,张大千的这件《仿王希孟<千里江山>》为出身书香世家的孙志飞(1905-1966)旧藏,但在其入藏后,鲜有示人。除1983年张大千去世时,借展上海博物馆及中国美术馆外,近四十年未曾面世。作品的流传有序,名人旧藏的加持以及长时间未露面的“生货”意义使得作品一经上拍便备受瞩目。

据了解,在苏富比香港拍卖现场,对这件作品的角逐,均为电话委托,加之藏家的“低调”,对于该作品到底花落谁家,这些天行内一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网络流传的其中一个说法是,《仿王希孟<千里江山>》竞得者为某商会艺术品投资顾问团,但由于该投资顾问团长期以投资房地产著称,所以,消息一出,也难引起行内一阵舆论骚动。在牟建平看来,假设该说法是真实,那么,他们持有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带有投资目的的收藏,在三五年内再次抛售,那就看谁来接盘了。如此天价入藏的作品能否在短期内再有获利空间?另外,这样的顾问团从房地产投资转战艺术品投资,确实是件新鲜事,对艺术市场有积极一面,是给市场带来了资金。但是,由于对艺术品的专业认知门槛与该顾问团投资目的过强形成了一定的矛盾性,因此,它们的举动到底能对市场影响如何,尚有待观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