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培训赋能 乡村干部返乡大兴产业
日期:[2022-06-27]  版次:[T04]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培训班教学现场。

■高迈村的石螺养殖示范田迎来石螺繁殖高峰期。

碧桂园乡村振兴学院已培训3864人,参训学员带动就业人数67498人

碧桂园集团

@

清远连樟

仲夏时节,苍山如海。栖身群峰之中的广西高迈村石螺养殖基地,迎来首个繁殖高峰。“最高亩产量可达1万多斤,真是出乎意料!”村副主任梁军一有时间就往稻田跑,蹲在田基边盯着水下密密匝匝的小仔螺。“找准产业,就要敢想敢干,遇到困难,也要永往直前——这是从碧桂园乡村振兴学院学到的。”

落户清远英德连江口镇连樟村的碧桂园乡村振兴学院,是2020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碧桂园集团通过广东省扶贫基金会认捐6.8亿元,以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帮扶项目之一。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11月9日首次开班授课至今,该基地现已面向广东、广西、贵州、山西、青海、甘肃等省区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班52期,受训人数3864人,参训学员带动就业人数67498人。

技能课堂也是思想“充电站”

2021年10月7日,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高迈村副主任梁军走出山乡,一路向南奔赴广东清远。他是碧桂园连樟村实训基地2021年第二期广西柳州市三江县培训班学员,“我是带着父老乡亲们的期待去取经、学本领的。”梁军回忆说,5天的课程安排丰富多彩,雄厚的师资力量超乎他的想象。”

据了解,针对三江县学员的具体情况,乡村振兴学院围绕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五大板块展开教学,邀请了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范海星、佛冈喜莱益肾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黄俊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建华等人授课,内容涵盖党建引领、乡村创业、农业经营发展等多维度。

理论教学之外,课程还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梁军和学员们一道参观积庆里红茶谷、果康源农场等产业基地,深入一线的经历,让他们领悟和学习到农村的经营发展模式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经验。

“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学到技能,还从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成功案例中汲取到信心和力量。”重温在实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梁军仍兴致勃勃。

活学活用打造稻螺同田产业

结束课程回到高迈村,梁军盘点了全村三个屯的发展状况,并于2022年3月因地制宜创办石螺养殖基地。

“柳州螺蛳粉驰名全国,本乡本土出产的石螺和花生,是螺蛳粉不可或缺的原味食材,市场供不应求。”他说,当地农业部门的专家现场勘查后,对项目给予高度认可,“高迈的土壤、水质都适合养石螺,尤其是稻螺套产的绿色养殖方式,会令出品更加安全、健康。”但是,第一期26亩示范田投入螺种后,部分村民的反应让梁军深感意外,“啥也看不到,能产几个螺?”听到村民私下的议论,梁军毫不气馁。“在实训班的路演项目环节,黄俊添老师用自己的经历总结过,困难是用来想办法克服的,创业之初,需要一往直前的勇气。”4月,母螺进入繁殖期,梁军隔两三天就去蹲田基,观察水下石螺的数量变化。进入5月,田里的仔螺已经密密麻麻,梁军信心大增,决定启动第二期100亩养殖基地。

占地百亩的二期项目推进很快,只用了一个多月就进入施工阶段。“事实证明石螺产量高、效益好,村民们争先恐后参与其中。”梁军笑着说,新基地6月底就可投螺种,几个月后,全村近3000名“养螺人”,都将获得可观的收入。

梁军只是碧桂园乡村振兴学院开班授课至今,参与受训的3864位学员之一,记者获知,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乡村基层干部经实训基地赋能、充电,已返乡打造出一大批振兴乡村的优质企业,并带动67498人实现就业。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