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部长通道”回应公众关切
日期:[2023-03-06]  版次:[A06]   版名:[全国两会]   字体:【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5G发展、人工智能、企业科技创新、生物多样性……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开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亮相“部长通道”,围绕工业经济、5G发展、企业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生物多样性等热点议题回应公众关切。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

新建5G基站60万个,加快6G研发

金壮龙表示,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工业经济总体回稳向好。2022年,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我国制造业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今年工业经济发展有不少有利因素: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叠加发力,会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产业升级动力。

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首先,促进重点行业的增长,尤其是占GDP比重在1%以上的行业,如电子、汽车、钢铁、有色、石化等;其次,推进产融结合,鼓励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第三,要扩大消费,稳住新能源汽车大宗消费,推动制造业“三品”行动;第四,发挥地方积极性,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东北地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协同效应。

群众关注的5G发展方面,金壮龙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超过234万个5G基站,5G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了5.75亿,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一半以上用了5G。2023年我国将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总基站数将超过290万个。此外,支持产业界组建6G推进组,加快6G研发。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

加大对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说,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

“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6%,与全国研发投入相比,基础研究投入增速更快。”王志刚介绍,“我们发布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同时围绕加强基础研究在创新环境建设、人才评价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王志刚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一是加强由好奇心驱动,进行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二是加强由国家战略目标驱动,进行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三是加强市场驱动,进行应用型基础研究。“这样使得基础研究成体系布局、成系统推进,使我们的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国家发展目标真正结合起来。”王志刚说。

党的二十大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出明确部署。“下一步,科技部会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王志刚说,不论国有、民营、大中小微企业,只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来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科技部都会全力支持,而且在权利、机会和规则三个方面平等支持。

ChatGPT是近期国内外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ChatGPT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作为一个大模型,有效结合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王志刚举例:“同样一种原理,在于做得好不好。踢足球都是盘带、射门,但是要做到梅西那么好也不容易。”王志刚表示,希望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能更好进步,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黄润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年实践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

黄润秋表示,在理念上,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道路和路径选择上,我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方法上,我国强调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黄润秋表示,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既要支撑服务保障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向好,也要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继续强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评要素保障,守住“三条底线”,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依法依规的底线,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底线。同时,把好“四道关口”,即环评审批准入关、排污许可关、监督执法关、督察问责关。要重点关注“五类项目”,即涉“两高”项目、生态敏感项目、中西部地区承接排放比较高的产业转移项目、涉圈水圈地的公园类项目以及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严格审批管理。

2021年10月,我国在云南昆明召开COP15第一阶段会议。去年12月,我国领导和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召开。黄润秋介绍,第二阶段会议最具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就是推动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机制,即明确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资金,还包括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落地的机制。“这也是中国首次作为主席国领导和推动联合国环境领域重大议题谈判取得成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历程上打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黄润秋说。

在谈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供全球借鉴的经验时,黄润秋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同时,我国创设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陆域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黄润秋说,下一步,要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综合新华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