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为何一盒方便面敢卖十几元?(2)
日期:[2023-12-25]  版次:[A13]   版名:[数媒+]   字体:【
(请点击“数据”频道)


3

三养火鸡面一度风靡

外国品牌也多是在国内生产

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今年11月底,韩国2023年的方便面出口额已经超过了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亿元),超过了过去任何一年的全年总额。中国为韩国方便面的最大市场,占据了其出口额的1/4。

目前,国内最常吃到的韩国方便面品牌主要有四家——三养、农心、不倒翁和八道。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三养火鸡面。据尼尔森数据(NielsenIQ)显示,近年来,三养火鸡面在华的年销售量超过1.5亿包,年销售额逼近10亿元。悦汇城泡面馆员工小陈透露,三养火鸡面是泡面馆里销量最好的。“火鸡面口感更筋道,辛辣的料包也更能刺激味觉,拉面加芝士、奶油等吃法也更有新鲜感。”小陈说。

据阿里大数据统计,早在2016、2017年,三养火鸡面就成了国内线上销量第一的方便面。这款以辣著称的火鸡面不仅刷爆社交圈,更一度成为网红泡面。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新快报记者走访了三家售卖方便面的大型超市。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各超市货架上几十款不同口味的外国方便面里面,只有极个别是原装进口,绝大多数都是根据品牌方提供的配方在国内生产。日韩方便面的代工厂主要在山东、江苏、上海、安徽等地,而东南亚方便面的代工厂主要集中在广东,比如养养(泰国)的代工厂就在广州市白云区。

因此,即便是相同品牌、相同口味的方便面,价格也略有不同。例如一份农心杯面(辛拉面),一种单价为8.5元,一种单价为9.5元。二者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是原装进口还是本土代工,原装进口的要比本土代工的贵1元。

4

进口方便面偏重口味

更辣更酸更呛更受年轻人欢迎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太古汇Ole超市的方便面货架上,外国方便面在味道方面均做了相关介绍。比如,辛拉面的介绍牌上写着:“经典辛拉面搭配非油炸面饼,更加筋道、健康,同时添加蔬菜调味油,使汤底更加清爽浓郁。”咖喱叻沙面的介绍牌上写着:“是东南亚风味特色美食,地道新加坡风味。”营多捞面的介绍牌上写着:“传统印尼甜辣风味,浓香地道……”

面对这些极具吸引力的介绍,90后食客小刘觉得,相比国产方便面,这些外国方便面最大的特点就是汤头更加浓郁。“无论是辣味、鲜味还是咸味都更足”,小刘认为自己就是被外国方便面这种更辣、更酸、更呛的味道所吸引。食客大钟也深以为然,他表示自己虽然不是很爱吃方便面,但要买的话肯定也是优先考虑重口味的方便面,他说:“火鸡面是重辣,冬阴功面酸味强,这都极大程度地迎合了我的个人口味。”

为什么这种更辣、更酸、更呛的重口味方便面反而更受欢迎呢?对此,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闫玉红表示,喜欢吃重口味的东西,主要是因为疲劳。“疲劳会导致人的味觉和消化能力下降,所以食物本身的那种清甜与甘香就体会不到了。”闫玉红说。

国家中医医疗队的何跃认为,过度吃重口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现代病。从中医角度出发,何跃表示爱吃重口味很可能是脾虚造成的,她说:“脾虚,味觉就会比较迟钝,所以就需要一些辛辣、咸酸的味道来刺激舌头,这样才能让我们产生食欲。”

从养生角度出发,更辣更酸更呛的韩国、泰国方便面真的未必更健康。

5

高端化未必重现辉煌

改变思路才能摆脱降维打击

2013年,一场外卖大战给国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饮食思维。食客路路表示,她只有在什么条件都没有时才会选择吃泡面,“有条件的话,我当然是叫外卖啊!”

在外卖的降维打击下,方便面企业遭遇重创。据世界方便面协会公布的数据,自2013年起,国内方便面销量连续3年下跌,2016年的年销量只有385.2亿份,销量比最高峰时(2007年)下降了22%。几乎同一时间,智研咨询统计,2014年至2017年期间,国内外卖订单数从3.7亿增长到55亿,方便面市场却跌掉了55亿份的销量。智研咨询的两项数据统计是否有必然性,不好说,但量级如此接近似乎也暗示了方便面爱好者在不断转投外卖小哥的怀抱。

据中金普华的统计,截至2022年,国内外卖平台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9亿人,交易规模达到了7760亿元。在这个新势力强势崛起的背景下,方便面品牌想单纯靠升级方便面本身未必能重现昔日辉煌。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认为,所谓的高端方便面,在正餐和快餐面前根本不堪一击。“高端化并不会改变方便面本身的特质,更不能使其成为热销产品,因为当前产品还是无法满足人们营养健康方面的需求。”赵萍说。

据新快报记者走访的观察,方便面的未来形态未必会局限在泡面上,想摆脱外卖的降维打击需要改变思路。记者在山姆超市遇上了一对购买良工坊眷村风味牛肉面的夫妻。“这款面是真材实料,有一袋牛肉、一袋萝卜、一袋高汤,”夫妻二人都表示煮面的口感要比泡面好,“我们刚才在楼下吃一碗面也要26元,而这一箱有5袋,算下来平均一袋20元也挺划算的。”

“在方便面的兴衰中,我们能看到,再强大的品牌,如果不主动对产业进行升级、升维,那么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兴事物,也必然会走向没落。资本也许可以打压后起者一时,但不可能永远封锁创新。”一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数据来源

方便食品大会、世界方便面协会、尼尔森IQ、阿里、贝哲斯咨询、艾媒咨询、中国方便粉面食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