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启第二场“代表通道”——
1月24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邀请6名基层代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代表们围绕文化强省、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内容进行分享。有代表建议,引导优秀传统文艺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还要走入“田野乡村”,登上“村晚”舞台。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省人大代表潘智勇:
引导优秀传统文艺
出新出圈出彩
文化强省建设是省委“1310”具体部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展演部副主任潘智勇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他说,去年他们通过网络教学,把广东汉剧拓展到非洲国家。在一次授课中,一位毛里求斯的老华侨听到汉剧,高兴得像个孩子,眼里闪着泪花,不停地向身边的人介绍汉剧。那个情景至今令他动容,让他感受到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深喜爱和满满自豪,激发了他们用汉剧讲好中国故事的热情和决心。后来,他们与当地客属乡贤共同成立广东汉剧海外传承推广中心,将广东汉剧推向世界舞台。
潘智勇认为,讲好广东故事、中国故事,要做到三个“出”,即出新、出圈、出彩。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在人才培养、非遗保护、院团改革等方面,提供更多资金保障、政策支持,帮助传统文艺运用新技术手段改造提升,引导优秀传统文艺不仅要登上“大雅之堂”,还要走入“田野乡村”,登上“村晚”舞台。
省人大代表吴晓莉:
建议深港澳联动
建设国际蓝碳交易中心
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规划总监吴晓莉分享说,近几年,深圳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构建多层次的万里户外步道体系。
其中,沿着深圳连绵群山的山脊线上的山野土路,采用手作步道的方式,或借由现有绿道网,规划的千公里远足径已经建好过半,即将贯通成一条跨越深圳东西的纵贯线。市民们通过远足径徒步、登山,观赏山海美景,参加自然科普活动。“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深圳人的新时尚,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吴晓莉说道。
她建议进一步完善绿道、碧道、古驿道等建设,推动省内生态廊道的贯通,并因地制宜开展户外运动和自然人文科普活动,依托生态空间创新城市公共产品。她还建议支持深圳发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国际红树林中心等优势,联动港澳,建设国际蓝碳交易中心。
省人大代表罗列波:
建议探索
具有广东特色的养老服务
“我是一名中医师,职业习惯让我更关注老龄化和慢性病叠加的老年医疗和养老问题。”广东省人大代表、揭阳普宁市中医医院院长罗列波说。
他说,揭阳市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把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制定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设立中医馆,目前已经完成89.7%,计划2024年实现全覆盖。
“广东省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中医药群众基础深厚,老年群体的中医药信任度高,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养老服务一定会取得成功。”为此,他建议坚持发展老年养老事业和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双轮驱动,以中医医院最有特色的老年病科、康复科为医养结合链接支点,打通医养结合中间堵点,衔接民政部门五级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医养联合服务体,提升中医药适老化的服务能力,完善“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联动”的新型医养深度融合服务,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省人大代表钟国泰:
聚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强产业美村庄富农民
过去一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热词,全省各地热火朝天地绘就“百千万图景”。
广东省人大代表、茂名市电白区林头镇章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国泰说:“我是来自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沉香之乡、冼太夫人故里——茂名市电白区的钟国泰。因为对家乡的热爱,对农村有感情,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我的家乡,成为一名村党总支部书记。”
他提到,章班村将借助“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力量,助推“土特产”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做好村庄整体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强产业、美村庄、富农民,提升人居生活品质。
钟国泰表示,自己也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平台作用,紧扣“百千万工程”,打通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作为省人大代表,我将全心全意投入‘百千万工程’中,以高质量履职,助力广东新乡村发展,为振兴家乡、振兴广东贡献力量。”
省人大代表陈淑玲:
建议吸引专业人才
设立“乡村教育工作室”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肇庆中学党委书记陈淑玲说,从教28年,她始终坚持“教育,让每个孩子内心充满光芒”的办学思想,着力构建“阳光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
她关注青少年健康,提出“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建议,呼吁多部门联动,全面筑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防护网。她欣喜地看到“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列入了省政府今年十件民生实事。她表示,自己将继续建言,推动构建“家校社医”青少年心理支持网络,组建专业的社区社工团队,开展公益讲座和咨询,关注家庭教育问题,缓解家长焦虑情绪等,为青少年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陈淑玲建议出台政策,广泛发动、吸引鼓励更多有教育情怀的教育人,包括“银龄讲学计划”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等,到广大乡村设立“乡村教育工作室”,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专业化乡村教育家队伍。
她还建议省级财政持续加大对基础教育和乡村教育的投入,设立“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专项奖补资金,省、市、县三级合力,推动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教育强省目标。
省人大代表余旸:
科技创新必须和
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如何更好地引领广东产业发展?广东省人大代表、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余旸认为,“科技创新必须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脚踏实地,切实解决行业的问题。”
他谈道,广东省产业基础强,优势明显,但是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面临不确定性的挑战中,存在自身较为突出的痛点。“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我们在选择创新方向上以及创新布局时,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需要符合自身的发展逻辑。我的观点一直都是用产业实际需求的确定性来对抗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重塑世界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任务宏伟而艰巨。对此,他表示,“我们应该站位更高、措施更实,真正把实体经济和产业、科技创新融合在一起,确立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把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可持续为产业和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