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派驻清远市驻镇帮镇扶村指挥部:
对内,5个工作组、24个工作队拧成一股绳,实行“一季一县一会”等工作机制,深交流找不足谈思路;对外,深挖各组团帮扶单位和社会资源优势,形成了深度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广州市派驻清远市驻镇帮镇扶村指挥部(下称“广清指挥部”)以及各工作队深度做活“聚合力”大文章,内扶外帮铺就了一条条乡村振兴幸福路。
三年来,24个工作队之间互学互鉴、以学促干氛围浓厚;一个个优势资源被引入清远,对接产业共赢发展,帮扶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促进长效持续振兴……
汇聚资源,形成帮扶清远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涉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光靠工作队和几个帮扶单位的力量远远不足。为此2021年7月进驻以来,广清指挥部就积极把5个工作组、24个工作队以及各帮扶单位紧紧拧成一股绳,切实动员组织各方帮扶力量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共同为帮扶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汇聚资源、凝聚合力,聚势新发展动能。
新快报记者从广清指挥部获悉,三年来,指挥部健全了内部工作机制,实行“一月一报一调度”,各工作队每月向指挥部报送工作情况数据,指挥部对帮扶工作各项工作数据进行核查、评估,定时调度督导、每月排名并进行通报,明确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激发各工作队的工作热情,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氛围。同时开展“一季一县一会”,指挥部每月到一个县,以业务交流、工作座谈、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工作例会,组织对口帮扶干部交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研讨问题不足,畅谈工作思路方法,引导干部队伍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广清指挥部还积极推动走出去学习各种先进经验,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在2023年12月广清指挥部组织各驻县(镇)工作组(队)长赴茂名及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等地学习交流的活动中,清远市委副秘书长、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副指挥长徐懿强调,要毫不松懈地把“以学促干”贯穿帮扶工作始终,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以及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围绕被帮扶地区的工作大局,因地制宜做实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各项工作。要紧密聚焦“目标、问题、结果”三个导向,对标对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五个提升”目标任务找差距,形成合力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另一方面,广清指挥部也拧紧了责任螺丝,把后方组团单位的力量充分地凝聚起来。三年以来,广清驻镇帮扶186个组团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共到定点帮扶乡镇调研约2750人次,召开近839次党组(党委)会议或班子会议专题研究帮扶工作,24个牵头单位会同成员单位召开110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推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真正做到压实责任、做好实事。
尽心尽力,形成教育帮扶广清特色
更难能可贵的是,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帮扶清远的多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发现,在广清指挥部的指导和工作队的努力下,广州各种社会优势资源积极“走进来、带出去”,尽心尽力地帮扶各乡镇发展。
在驻连南三排镇和帮扶单位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的推动下,广州59家社会组织响应号召到三排镇办实事献爱心,聚焦医疗、教育和兜底服务等民生工作,三年来各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在三排镇累计捐助超过1100万元。日前,徐懿走进三排中心学校的食堂了解学生的营养和学习情况,校长钟成加表示,此前三排镇的学生因为营养不足不均衡的原因导致普遍偏矮,在广州市中食安泓爱心公益基金会“养苗计划”、广州市视源公益慈善基金会“维C健康晚餐”等的支持下,现在孩子们早餐有牛奶、中午有鸡蛋、晚餐有水果等加餐,身高与城市的孩子已没什么两样。“这样的帮扶非常到位、贴心,希望能继续坚持下去,复制到更多乡镇去。”徐懿说。
继三排中心学校276名寄宿生后,今年6月21日,广州市视源公益慈善基金会等发起的“维C健康晚餐”计划正式落地连州市星子镇星江中学,让该校的212名学子也享受到了健康晚餐的公益支持。
在驻三排镇工作队以及帮扶单位广州市人社局的大力推动下,该局局属六所公办技工院校开设 “清远班”,招收三排镇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制学历教育,头三年免学费,家庭困难者可申请相应资助、参与勤工俭学,通过学历教育更好地改变命运。至今已惠及连南三排、阳山小江等多地60多名学生,今年有望超过100名。其中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还在三排镇油岭瑶寨设立技能小院,帮助村民学习和掌握电商运营等技能,靠技能增收致富。
教育是家庭未来的希望,教育帮扶,说到底就是为乡村持续振兴蓄入了新动能。在驻连山福堂镇工作队发动下,帮扶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在花都区内挑选优质学校及王牌团队,牵线搭桥促成两地3所学校结对帮扶。如促成全国跳绳名校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七星小学与福堂镇中心小学结对帮扶,全国道德模范赖宣治团队对学校跳绳队训练及大课间开展进行专业指导,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养,在2023年清远市教育局举办的清远市首届跳绳比赛中,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学校——福堂中心小学拿下8块金牌、2块银牌、5块铜牌,成为最大黑马,广受关注。
精准对接,扶持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为了推动被帮扶镇产业振兴,很多工作队广泛发动优势企业资源等精准对接清远各地,实现共赢发展。
在驻清新区禾云镇帮扶单位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国资委等的支持下,广州30家市属国企参加清新·禾云产业招商会,向广州国企及清新区宣传推广禾云镇产业项目。100批次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应邀到禾云镇考察产业项目,达成麻竹笋深加工、中草药种植等合作项目;广州酒家集团与禾云镇企业广东爱健康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驻七拱镇工作队投入100多万元帮扶资金支持阳山县丝苗米产业园加工厂区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广清指挥部和工作队、组团单位联动作用,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先后与广州市番禺农产品供配中心、广州市钱大妈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对接,打通产业链,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连南 “金元鲤”稻田养殖已有500多年历史,但金元鲤零星自然产卵孵化,成活率低,制约了“稻田鱼”规模化发展。为此,驻连南大坪镇工作队引进花都区的“李文卫劳模和工匠人才技术创新工作室”与大坪鱼乡稻田生态养鱼专业合作社合作,成立工作站,开展“金元鲤”的人工繁殖攻关,大大提高鱼卵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同时对养殖户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水平,增加稻田鱼产量,壮大了大坪镇的稻鱼产业,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东陂腊味有300多年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驻连州市东陂镇工作队的推动下,连州市东陂镇政府、广开控股及下属企业广州凯得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连州市东陂和香隆腊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合作。通过“双平台+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形成线下体验,线上消费拓宽东陂腊味的销售渠道和打响品牌知名度,有效推动东陂腊味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乡村振兴,重在久久为功。广清指挥部表示,将认真回顾总结三年帮扶工作,提炼经验做法,正视问题不足,进一步探索符合要求和实际的广清驻镇帮扶路径。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吴天宇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郭晴 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