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现拍现拆,不退不换?
线下实体店、线上电商平台,盲盒销售已经司空见惯。近两年,这股“盲盒风”同样刮到了直播带货行业。从潮玩摆件、珠宝文玩到数码产品、日用百货,乃至临期零食、无人认领的快递……各种盲盒直播迅猛发展,几乎达到了“万物皆可盲”的地步。律师提醒消费者,盲盒直播也不是“法外之地”,参与直播盲盒时要有风险意识,要货比三家,要保存证据,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可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压神器还是成瘾利器?
近日,记者走访各大盲盒直播间,发现有些直播间将盲盒作为福利回馈粉丝,不定期不定时进行;有些直播间全程都是盲盒直播,现拍现拆。后者大多集中在潮玩方面,包括品牌潮玩玩具、卡通钥匙、影视周边等等小玩意,深夜时分,部分潮玩盲拍直播间依旧人气高涨。
“我妹妹迷上看盲盒直播,半年不到买了一整柜的盲盒玩偶,还认为盲盒能升值!”广州街坊许先生近来非常苦恼,皆因其00后的妹妹每天看潮玩盲盒直播非常上头,往往凌晨两三点都在看“拆盒”,并为此购买了一个柜子摆放盲拍回来的玩偶。据许先生反映,其妹妹还热衷于和盲盒“发烧友”交流经验,“他们喜欢将每个角色收集齐全,只要入坑,复购率都很高,完全停不下来的节奏。”
喜欢看盲盒直播的陈女士,则说出“当局者”的一些心态,“就是觉得很解压,而且我很享受盲拍到心中‘理想型’的感觉!”陈女士热衷于文玩玉米。她表示,按照一物一拍,想要买到合心意的文玩玉米,得五六百元一个,但盲拍100元可以拿下两个或三个,“到手的玉米只有30%的成品不错,不过商家直播时声明不退不换,我也心甘情愿责任自担了。”
薅羊毛还是被割韭菜?
有部分消费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偶尔盲拍回来的物件的确物超所值。小文每年生日都会在开蚌盲盒直播间开个蚌,她说,开盲盒的乐趣就在于随机性,“反正不贵,就当买个乐子。”某年生日,小文花99元盲拍的一只蚌,开出了她非常喜欢的妖紫珍珠,“颜色好看,还是14mm的!非常惊喜,非常划算。这颗珍珠开出来之后,一直被主播摆出来做广告。”
也有消费者想“薅羊毛”,结果反被割韭菜。“99元4件衣服,以为抢到福利,结果两套粘纤材质的睡衣,一套加大码,一套加加大,味道呛得要死!贪小便宜吃大亏。”全职在家带娃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后来拍照找同款睡衣,发现都是20多元一套。”
罗小姐对罗妈妈勤俭持家的方式很不理解,“我妈喜欢看盲盒直播,总觉得省钱,结果都没回本。”诸如399元下单的“家电四件套”盲盒大福利,结果是吹风机、烧水壶、加湿器和小音响,“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能干嘛?都是些杂牌,加起来最多100元。”
单车变摩托?小心诈骗陷阱
记者走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盲盒直播间的主播们都会强调“盲盒”=“捡大漏”,很是刺激大家“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结果,大多数都是掉入消费陷阱。
诸如外界争议颇大的“高端翡翠原石”盲拍直播,在黑猫投诉平台,不少消费者声称,被诱导盲拍原石和授权“开窗”,原石快递到家,发现商家以次充好、货不对板,要求退款退货却被拒绝。从事玉石生意十多年的段先生提醒,不懂行的不要轻易盲拍原石,一不小心就上套,“隔着屏幕,随便打灯照一下就能确定原石的价值?我从事十多年玉石行业都自认没这个能力。”段先生坦言,自己即便对着一块翡翠原石细细端详,都有走眼的时候。
公开资料显示,有一些不法分子看准盲盒随机性强、成本低廉、有惊喜感的特点,暗中设置赌博玩法,以网上销售和直播抽奖为掩护,精心设局、实施网络赌博违法犯罪行为。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甘肃兰州警方就破获了一系列以盲盒为载体的网络赌博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4名,查实涉赌资金1.1亿余元。今年4月下旬,公安部在全国发起集群战役,各地公安机关共查获涉案盲盒超过100万个,查实涉案资金2.1亿元。警方呼吁,各位喜爱挑战盲盒的朋友要提高警惕,以免踏进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
[业内人士]
你买的时候“盲”,商家可不“盲”
有多年电商平台销售经验的林女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盲拍直播间购物,记得第一时间保留相关证据,包括录屏和截图,一旦发现商品被偷梁换柱或品质欠佳,可以顺利退款退货。她认为,企图以几十元的价格盲拍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产品的概率非常低,“因为你买的时候是盲盒,商家可不‘盲’,知道盲盒里是什么,因此即便商家让利也有限度,小便宜可能有,大便宜就不要想了。”
从事盲盒直播的小洋认为,如今,越来越多竞争者涌入盲盒直播赛道,市场竞争激烈。有直播间以超低价引客,更有盲盒直播间投机取巧。“对盲盒直播从业者而言,首先,盲盒产品过硬、主播(商家)诚信依旧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正道。其次,从业者要想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要在主播吸引力、产品独有性以及玩法等方面多下功夫。”小洋认为,盲盒本身虽“不透明”,但产品及营销模式不能有太多套路,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回头客,否则必定走不长远。
[心理专家]
盲盒消费就是一种赌徒心理
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社会心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助理教授史嘉鑫介绍说,线上线下开盲盒,都是利用消费者三方面的消费心理。首先,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其次,自我服务偏差,通俗点讲叫“迷之自信”,我们总认为自己可以抽到最好的东西,实际上概率非常低;第三,拆盲盒时的脑神经机制跟赌博的脑神经机制非常类似,如果拿到想要的东西,就增加了“迷之自信”,就更想拆了;如果没拆到,就想翻身、更想拆,这就是一种赌徒心理。
史嘉鑫认为,线上消费不利于我们管控自己的钱包。购物、付款的方便快捷使人们花钱的损失感变低了。他建议,消费者可以适当延长消费链条来提醒自己更加理性地消费,比如降低付款的速度,手动输入支付密码的过程就比扫脸支付、指纹支付更有损失感。另外,消费环境也很重要,直播购物时消费者更容易冲动消费,消费者要有意识地识别这种环境,要有意识地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东西?我是不是现在就要买?我是不是可以再多比较一下?”消费者要切记,靠拆盲盒拆到真正好品好物的概率非常低,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律师]
“盲盒直播”同样受法律监管
消费者最好提前保存证据
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高均科律师提醒,直播带货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直播中开盲盒,如以次充好,违反了网络直播方面的法律法规,消费者可以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平台的法律责任;对于欺骗消费者的,也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依法追责,涉嫌诈骗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赌石等直播套路,可以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依涉嫌赌博罪进行追责。
他提醒消费者,参与盲盒直播时,要有风险意识,要货比三家,要注意保存证据,一旦上当受骗,应采取法律手段(如向有关部门投诉、报警、起诉等)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 谢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