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苦练技能 逐梦世赛 广东技能学子闪耀“世界技能奥林匹克”舞台
日期:[2024-09-24]  版次:[A10]   版名:[关注]   字体:【
■来自深圳的陈骏安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




在刚闭幕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广东技能健儿共获得13金、5银、1铜及3个优胜奖,成绩亮眼。金牌和荣耀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勤学苦练,是无数次跌倒又重来的坚韧,以及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近日,新快报记者采访了来自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金牌选手刘富强、吴龙辉和陈骏安,他们分别在机器人系统集成和光电技术项目为中国拿下项目“首金”,一起来听他们逐梦世赛的故事。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刘富强(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金牌选手)

历经超20场大赛

“高龄选手”夺金圆梦

“虽然不知道国外选手的实力,但我们有信心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教师刘富强和学生吴龙辉组队,一举拿下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的中国“首金”。对于已是“高龄”选手的刘富强而言,世赛夺金是突破更是多年来的厚积薄发。

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是本届世界技能大赛新增赛项。竞赛中,选手必须根据机器人的应用如取放、装卸、堆垛、焊接等,为整个或部分系统的自动化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并且必须了解制造过程、控制系统、多关节手臂的技术发展以及机器人化规则的演变。项目要耗时4个比赛日,20个小时,强度和对选手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

刘富强说,项目的难点在于故障排除以及和队友的配合。虽然赛前已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比赛过程并不十分顺利。由于排故没有具体的方向和分值,在这个环节他们面对的是“未知”。而在第四天比赛开始没多久,他们就遭遇了系统崩溃。“幸好我们前一晚做了镜像备份,当即就申请了技术支持恢复备份。”谈起比赛中的“惊险”插曲,刘富强依然胆战心惊。最终,他们是靠丰富的经验和沉稳的心态顺利渡过难关。

刘富强今年25岁,刚好卡在大赛规定的最高年龄,这意味着本届也是他冲击世赛的最后机会。在技能竞赛的道路上,他走得并不轻松,但却十分“执着”。2017年,他入读广州机电,从一进校就扎进了集训赛道,毕业后留校任教,继续在竞赛领域奋战,其间前前后后参加了20多次的市赛、省赛、国赛、行业赛、选拔赛。参赛项目也多次转换,先后参加过自主移动机器人、工业控制、制造团队等项目的集训队,最后才被选定在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世赛备赛战线长,刘富强也经历过疲惫期。“每次感觉到自己撑不下去或是迷茫的时候,我就会给自己‘加练’,让自己投入进去,尽快走出迷茫。”刘富强称,他对抗瓶颈的妙招,就是不断给自己找新的“标杆”,“当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就会有新的动力,鞭笞自己去追赶。”

7年蛰伏征战,今朝圆梦世赛。“技能的提升,给我带来了成就感和自信,我希望能将这份自信传递给更多的技工院校学子。”刘富强表示,接下来他将总结世赛经验,传递技巧,继续做好世赛成果转化,助力学院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吴龙辉(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金牌选手)

在挫折中成长

技能给了他底气

和刘富强组队参与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角逐的吴龙辉,是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从中职阶段就接触机器人赛项的他,一路走来,体验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挫折和打击,凭着一腔热血和不放弃的精神,他不断成长,终于走上了世赛的领奖台。

吴龙辉中职就读于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在二年级时加入了学校竞赛队。2018年底,他开始了第一次机器人比赛,自此和机器人赛项结缘。2019年,初出茅庐的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毕业后,即被推荐到广州机电深造,继续自己的技能竞赛之路。

凭着扎实的基础和过硬的实力,吴龙辉2020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金牌,顺利进入国家集训队。此时,他离第46届世赛已越来越近。然而,在全力备战了一年多后,却接到了46届世赛因疫情而取消的消息。“当时突然觉得非常累,心态有点崩了……”吴龙辉坦言当时受到了挺大的打击,一度有点迷茫。

世赛取消后,吴龙辉被安排到企业实习。在企业积累了一年多的实战经验后,他重新投入技能竞赛。“选拔赛期间压力也很大,但有了在企业的历练,感觉自己沉稳了一些。”第二次为世赛“启程”的吴龙辉,明显更沉稳更自信了。

在此次比赛中,吴龙辉负责设计,刘富强负责执行落地。在刘富强眼中,吴龙辉是技术很全面发挥很稳定的选手。他说,“生活中龙辉是比较温和的,但一进入比赛,整个人就变得坚决果断。”吴龙辉则笑称他们是“满分组合”,“默契度百分百,我们常说,我们要的是100%的90分,而不要50%的100分。”

以往,很多人会认为就读技工院校是无奈之选。但在吴龙辉看来,掌握技能非常重要,是技能给了自己生活和职业选择的底气,“我学的机器人操作、调试、安装,以及画图、建模等相关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都会有用武之地。”对于未来,吴龙辉透露可能留校任教,继续在技能竞赛领域深耕,也可能升学深造。“虽然有了些成绩,但也希望自己能再攀高峰,走得更远。”吴龙辉说。

陈骏安(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光电技术项目金牌选手)

四年厉兵秣马

终在世赛一马当先

来自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陈骏安,拿下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另一新增项目光电技术的金牌。他是该项目中国唯一的参赛选手,从2020年开始接触世界技能大赛,四年厉兵秣马,终在世赛“一马当先”。

光电技术项目分为4个模块,包括光电应用终端的设计制造与仿真、LED显示屏系统的安装与实施、LED装饰灯带的设计安装与实施、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安装与实施,比赛过程持续四天,总时长20.5个小时。“竞争十分激烈,其他国家的选手实力也非常强。”陈骏安回忆说,其中有一个模块是需要手动焊接超过200根0.4mm的导线,比赛刚开始时,自己拿着导线的左手和拿着焊笔的右手都止不住地颤抖。但当完成了几次焊接之后,就进入心流状态了,手越来越稳,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动作也越来越流畅,最终提前半小时完成了这个模块。

陈骏安是2020年6月才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2020年7月成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同年,他开始接触世界技能大赛。

代表国家参赛,陈骏安深知自己肩负着的使命和责任。“每次即将进入赛场的时候,我都会闭目深呼吸,摒弃一切杂念,只想着把自己的技术水平发挥到最好。”陈骏安坦言,第一次站在国际赛场上,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同台竞技,心态和在国内参加比赛很不一样。“心里的压力会大一点,希望自己能够好好发挥,展示出中国技能选手的风采和水平。”

在世赛中一举夺金,陈骏安深感荣幸的同时也更坚定了前行的方向。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回报国家和学校的培养和信任。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要不断突破极限,“极限犹可突破,至臻亦不可止”就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诠释。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