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小怪兽”卷土重来 9岁女孩勇敢面对
日期:[2024-11-07]  版次:[A09]   版名:[公益]   字体:【
■楚曦在医院参加活动。

广东公益 恤孤助学促进会公众号

在抗癌的“长跑”中,小楚曦不缺斗志但缺少治疗费

温暖1637号

●温暖诉求

2016年3月,仅10个月大的楚曦罹患恶性横纹肌肉瘤。今年,“小怪兽”卷土重来,9岁的她仍在与这种恶性肿瘤顽强斗争。“妈妈,我现在努力吃饭,养好身体,这次一定能再次战胜‘它’!”纤瘦体弱的楚曦正在广州休养,最近胃口不大好,她一边端着碗努力吃饭,一边自信地说。

努力吃饭的同时,楚曦还主动拒绝一切零食。“孩子认为,这样做能阻挡癌症恶化。”妈妈赖女士说,尽管癌症顽固狡猾,母女俩仍乐观对待,做好每次治疗。不过,在抗癌的“长跑”中,赖女士一家面临经济上的困难,她除了要照顾好女儿,还要积极为女儿筹集治疗费。

首次战胜恶性肿瘤时,她不到3岁

“有一种名为‘小儿横纹肌肉瘤’的恶性肿瘤,一直是我们家的噩梦。我的大女儿楚曦在不到10个月大时就罹患这种病。”谈起癌细胞这个“老对手”,赖女士一脸无奈。

赖女士一家来自河源市,2016年3月的一个晚上,她为才10个月的女儿楚曦洗澡,不经意之间在孩子骶尾部发现了一个黄豆大小的“小疙瘩”。

赖女士初为人母,她把孩子身上的小疙瘩仔细看了又看,还请教了家里的长辈,大家都说不出来“小黄豆”到底是什么。“孩子长出的疙瘩是蚊虫叮咬的红肿呢,还是在体内长出的肿块?”由于更担心后者,于是赖女士和丈夫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孩子踏上客车,赶来广州的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医。

CT影像之下,病情无所遁形。在广州的医院,医生查出楚曦体内的“小黄豆”密度不均匀,是一个恶性肿瘤的影像,于是建议切除,做进一步病理化验。几天之后,楚曦上了手术台。最后,医生向赖女士反馈,孩子患上了恶性的骶尾部小儿横纹肌肉瘤。

“我想过很多种结果,唯独没有想到的是恶性肿瘤,这个病我甚至从来没听说过。”赖女士回忆,那一天,她和丈夫在医院哭到浑身瘫软。

悲伤之余,赖女士明白积极面对才是全家应做的事情。楚曦不足1岁,治疗方案须慎之又慎。为了给孩子进行更好的治疗,家长又带着楚曦辗转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作进一步治疗。

“从那时起,楚曦小小的身体就开始要打一场无法计算胜率的持久战。”赖女士回忆,由于横纹肌肉瘤复发率高,女儿要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完成20次化疗、30次放疗。令人揪心的是,在宝宝化疗进行到第10次的时候,赖女士和医生发现,“小黄豆”又在楚曦身体里长了出来,楚曦再次经历切除手术。

一岁、两岁……楚曦三岁前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治疗中度过。直到2017年底,犹如长跑的治疗终于完成。“为了避免肿瘤复发,楚曦的治疗转为中西医结合,调理身体。”赖女士介绍。

小女孩积极行动,防止肿瘤复发

楚曦一天天长大,到了记事年龄,她仅记得自己小时候经常要吃苦苦的中药。她问赖女士:“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在吃零食,我却要吃中药呢?”看到女儿完全不记得自己曾经历过抗癌的“生死劫”,赖女士暗暗松一口气。

“结疗之后,孩子的身体慢慢恢复了元气。4岁的时候,她的身体已经恢复到可以上幼儿园了,我们都替她开心。”赖女士说,没有大病找上门的日子里,自己积极生活,陆续偿还了女儿治疗期间欠下的债务。不过,家人还不敢放松。爸爸、妈妈还经常教导楚曦,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叮嘱孩子在炸鸡、薯条、零食等食物面前“忍口”,避免引起病情复发。

慢慢地,楚曦长成了能歌善舞的女孩子,能吃能睡,身体养得棒棒的。爸爸妈妈还为她添了一个弟弟,一家四口过得乐也融融。

2022年,7岁的楚曦通过复检,“安全”度过了医学上的五年生存期,达到治愈标准,赖女士一家喜极而泣。“家人们都觉得,一切都雨过天晴,孩子定能顺利成长了。”赖女士说。

面对病情复发,心态没被“击垮”

然而,身体的变化总是猝不及防。2023年11月的一天,已经是3年级小学生的楚曦,一瘸一拐地哭着走回家。她告诉妈妈:“我的腰好痛,有一个怪东西‘鼓’了起来。”

听到女儿哭声的赖女士立刻放下手中的家务活,搀扶女儿躺下,她赫然发现,孩子曾经动过手术摘瘤的部位又长出一个比鸡蛋还大的包块,她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

有了旧时的经历,赖女士不敢放松警惕,母女俩再次回到广州检查。“横纹肌肉瘤复发了。”得知真相,赖女士如遭雷击,因为她知道肿瘤复发,总会比上一次更难治。

“宝贝,我们勇敢面对吧。其实,你早在3岁前就已经打败过这个‘小怪兽’了。你这次一定要有信心。”同样知道病情的楚曦有点不知所措,但听到妈妈的鼓励,她也决定振作。

直到目前,楚曦已经完成了17次化疗,肿瘤却比想象中顽固,治疗虽然缓解了腰部疼痛,但肿瘤的个头却变化不大。“心里确实有点沮丧,但我们不敢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一丝一毫担心,怕打击孩子的信心。”赖女士悄悄告诉新快报记者。

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治疗费用是摆在许多抗癌家庭当中不可逾越的鸿沟。“手上的治疗费已经不多了,但‘长跑’还在继续。如今,只能做一次治疗借一次钱,艰难地维持着。不管如何,都要坚持下去,不能辜负孩子的生命。”赖女士说。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

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新快报温暖×号×××(受助者姓名)”, 如“新快报温暖1637号 楚曦”。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