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0日是第11个中国心梗救治日。据了解,在广州各大医院的心梗患者中,50岁以上患者较为常见,年轻的心梗患者也不少见。
秋冬已至,气温下降,当前正是心梗易发季节,该如何应对呢?新快报记者就该话题采访多家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专家。
现象
心梗不再是“老年病” 已逐步向年轻化发展
今年1月初,29岁的小黄突然感到胸痛、出汗,他拨通了120急救电话,随后被送到就近医院急诊科。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医院立即启动了绿色通道,绕行急诊进行冠脉介入治疗。
小黄被送达导管室后不到15分钟就得出造影结果,右冠状动脉远端闭塞,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表现。随后,医护人员训练有素的急救流程争分夺秒开展,冠脉内溶开通血管,植入支架重建狭窄血管……年仅29岁的生命得救了。
近几年,像小黄一样,小于40岁却出现心肌梗死的人越来越多见。在广州各大医院,心梗年轻化现象早已引起有关专科专家注意。近日,在广东省卫健委举办的岭南时令与健康访谈活动上,受邀出席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谭宁教授表示:“接诊过心梗的年轻患者,40岁以下的比例从2000年的10%上升到了2020年的20%,不少年轻人在30岁的年龄血管状态却如50岁般。”
据《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显示,基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24125例患者分析数据显示年轻(≤45岁)急性心梗患者占8.5%。年轻患者多男性,占94.3%,并且多有高脂血症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而《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也提到,2021—2022年中国居民急性心梗的发病率男性在各个年龄段都高于女性。可见,心梗不再是“老年病”,已逐步向年轻化发展。
探因
熬夜吸烟精神压力大 年轻人变得更“易梗”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为第11个中国心梗救治日专设的义诊现场上,有不少年轻人带着心电图体检报告前往咨询ST-T改变、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等问题。经过解答后,他们都排除心梗因素,但医生忠告说:“注意休息,适当运动,不要熬夜,注意营养。”
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代谢异常、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超重等,是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该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钱孝贤教授还指出,年轻人心肌梗死呈现以下特点:“大量吸烟,烟雾中所含的细小颗粒和两百多种有毒物质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伤害心脏;熬夜,不规则的生活作息,久坐,缺乏体育锻炼,也是促进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精神心理压力过大,是不容忽视又难以改善的一个危险因素。”
钱教授去年曾救治一名年仅22岁的男性心梗患者。“他是深夜两三点拨打120的。问诊时他还告诉医护人员,胸痛不适的时候,正在加班。小伙子日常就有加班熬夜的状态,就算晚上不加班,他也经常打游戏到深夜,且每天吸3包烟。此外,有的年轻人,进来一查血糖,非常高,一问,他自己平时都不知道,平时可能没有体检、也不重视血糖。”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郑俊猛教授亦指出:“心肌梗死本质上是供应心脏血流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继发血管堵塞。以往,在人们的印象里就像电路老化会短路,水管用久会生锈,心梗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然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起始于儿童,中年进展最快,老年发病最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各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儿童肥胖越来越多、生活压力的增大,使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缩短了。”他表示,这也是年轻人外表健康,却变得“易梗”的原因。
对策
抓住黄金救治时间 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2021年,中国城市居民急性心梗死亡率高达63.25/10万,农村更是达到83.26/10万。“危急”,是专家们不约而同提到的词汇。
冬季是心梗的高发期,由于天气寒冷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脏负担。有些场所在冬季室内设有暖气,空气干燥,人体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此外,冬季人们往往缺乏运动,饮食油腻,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梗风险。
在中山三院心内科,日常情况下,每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为20-30例。而在11月17日这天,钱孝贤就接连抢救了4名急性心梗患者。“随着天气渐冷,老、中、青群体预防心梗、重视发病信号、及时就医等环节,都不容忽视。”
为此,专家纷纷提醒“黄金救治时间”:如果发病后能在120分钟内救治,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钱孝贤进一步解释,医生在抢救心梗患者过程中,通过放支架或者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用介入手术开通血管,疗效优于药物溶栓。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一旦超过12小时疗效就差了,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发生心梗,最有效的急救方法是马上拨打120,尽快送至附近的医院,明确诊断后进行溶栓或介入或者是其他的治疗。
预防
寻求健康生活习惯 重视身体发出不适信号
群众了解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谭宁指出,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胸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患者常感觉为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疼痛通常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一旦识别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保持安静,告诉身边的人自己出现心梗情况。然后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含服1片硝酸甘油无效,5分钟后重复服用1次,一般不要超过3片,以防引起低血压。”
就医方面,要按照就近原则求助医疗机构的胸痛中心。目前,医疗机构普遍都设置了专门为救治高危胸痛患者而铺设的就近、绿色救治链条——胸痛中心。全国参加胸痛中心建设单位已有约6000家,通过验收单位2997家,胸痛救治单元及救治点建设数量3.2万家,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县域96%覆盖。以中山三院为例,胸痛中心在就近送到医院急救的心梗患者踏入医院后,最快13分钟完成检查流程,送去实施开放血管手术。
郑俊猛提醒,年轻人应早日重视身体发出的不适信号,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推荐筛查方式,如果发现结果异常,通常还需要再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改变生活方式才是年轻群体防病的关键,尽可能避开油炸、高糖饮食,控制烟酒的摄入,保持足够的睡眠,关注血脂与体重BMI指数,保持运动习惯,尽可能寻求健康的生活习惯。”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潘芝珍 通讯员 甄晓洲 黄睿 刘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