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张晓菡报道 近日,中国调味品龙头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天味业”)递表港交所,中金、高盛、大摩为联席保荐人。自2014年A股上市后,海天味业业绩一路攀升,但增速已开始放缓。2022年受“双标门”事件影响,公司品牌形象遭到冲击,利润连续两年下滑。
业绩较为波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销量计,海天味业连续27年为中国最大调味品企业。作为一家2014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海天味业表示递表港股是“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其“全球化”战略,某种程度上也是应对其在国内市场增长见顶的现状。
2011年,海天味业营收60.9亿元,归母净利润9.56亿元。接下来的10年,公司业绩狂飙,2021年营收达到250.04亿元,归母净利润66.71亿元,但当年公司业绩增速开始放缓。2022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256.1亿元,年内利润降至约62亿元;2023年实现营收245.59亿元,年内利润56.42亿元,营收净利出现双降。
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业绩有所回升,营收达到了203.99亿元,同比增长9.4%;期内利润达到48.29亿元,同比增长11.29%。
尽管业绩回升,但海天味业在招股书中提醒投资者,公司业绩可能因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减少、供应链中断、行业竞争加剧、声誉或品牌形象受损等原因下降,投资者不应依赖公司过往业绩作为参考。
线上销售布局滞后
事实上,海天味业前几年的业绩下滑与公司品牌形象受损息息相关。2022年国庆节前,有网红博主用添加剂勾兑出了没有豆子的酱油,相关话题中出现了影射海天酱油的言论;后又有网友爆出,海天味业出口日本的酱油配料表干净,国内则“含有多种添加剂”,“双标门”事件将公司推至风口浪尖。事件发酵过程中,海天味业进行了多次反击与澄清,但由于前期回应态度强硬,被部分消费者视为“缺乏诚意的表现”。
受事件影响,公司股价下跌,2022年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归母净利润下降。
除了品牌形象问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老牌调味品企业的海天味业面临诸多挑战。近几年,海天味业来自经销商的收入均占到了总收入的98%左右,依赖经销渠道,依赖传统线下渠道。但随着电商的发展和消费者习惯的转变,线上销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竞争对手千禾味业2023年线上销售占比高达19.68%,而海天味业2024年上半年线上销售占比仅为4.60%,虽然较2023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占比仍较小。
此外,海天味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也面临一定风险。新快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9月和10月,海天味业因未足额缴纳前员工公积金,先后被佛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求补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