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共话高质量发展大计 广州11区“一把手”亮目标晒举措
日期:[2025-02-07]  版次:[A04+]   版名:[要闻]   字体:【











围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畅谈如何选准产业、细分赛道,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打造经济增长点

2月6日(农历正月初九),2025年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汇聚来自党委政府、企业界、科学教育界、经济学界代表等各方力量,围绕进一步突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共话发展大计,进一步激发和凝聚全市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共识和强大动能。

这也是在广州第二产业产值突破3.5万亿元、工业投资三连增并创下1700亿元新高、生产性服务业占三产比重达到58%的背景下召开的产业性会议。广州11个区的区委书记纷纷根据各区属性定位和核心功能,围绕“12218”畅谈如何选准产业、细分赛道,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打造经济增长点,以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支撑再造新广州。

涨知识

“12218” 现代化产业体系

“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广州落实国家赋予的“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定下的产业“新蓝图”,详细阐述了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主攻方向、重点赛道。

“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始终坚持“1”个总体要求,即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重点把握“2”个主攻方向,即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科学谋划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共“21”条赛道;布局发展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8”个现代服务业。

■统筹: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麦婉诗 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越秀区委书记郭昊羽:“攻城拔寨”推动城区品质大提升

“2025年将是越秀聚势、攀登、奋进的一年。”越秀区委书记郭昊羽会上率先亮出发展新目标。全区上下将围绕“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奋力融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瑶台城中村改造投资完成超30亿元,坚定走稳走实全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郭昊羽指出,越秀将全力以赴固基础、扬优势,实现发展能级大跃升。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首位突破,医药研发高地固本做强,链主引育带动核心CRO企业龙头齐聚,产业新集群朝向千亿目标数增“链”成。同时,全年商品销售总额力破4700亿元。

越秀还将推动城区品质大提升。攻坚重大项目,落地65个“攻城拔寨”项目,提速广州火车站片区改造及瑶台城中村拆迁、安置房建设工作,年内完成新开工安置房2000套以上,推进30余条道路大中修项目。

海珠区委书记蔡澍:力争全年引育大模型企业超100个

海珠区委书记蔡澍介绍,海珠区将深化实施“数字经济全员全域三年规划”,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更好支撑“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增长10%以上。

蔡澍介绍,海珠区将做大做强数智产业,力促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千亿级基础上实现超20%增长。拓展数字新赛道,构建400亿级第三方数字营销产业集群,构建200亿级数字文娱产业集群,设立微短剧快审中心,打造一批国家推广的优质微短剧项目。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集聚效应,力争全年引育大模型企业超100个,备案大模型和算法超110个,完成大模型内测超50个、上线运营超30个。

巩固优势特色产业。丰富都市工业群落,新增都市工业载体超10万平方米,推动规上制造业产值增长10%以上。加速低空经济腾飞,力争引育低空企业超50家,落地低空起降点超30个、应用场景超10个。强化价值招商,新招引百亿级项目2个、重点项目超180个。

荔湾区委书记刘晨辉:以产业育新赋能区域发展

荔湾区委书记刘晨辉表示,2025年,荔湾将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的目标,以产业育新赋能区域发展。围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时尚消费品等3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以及现代商贸、旅游休闲等2个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入全市产业生态。

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持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通过土地征收、城中村改造、村集体留用地开发建设、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升级、工业用地“工改工”、老旧物业提质增效等六种途径,腾挪出6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解决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用地受限的问题。

在提升城区能级方面,荔湾区将统筹抓好历史文化街区和老旧小区微改造,深入开展城中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投入38亿元,新建、改造提升道路105条、72公里。推进新旧两种模式城中村改造,力争完成投资125亿元。

天河区委书记谭明鹤:“新旧并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天河区委书记谭明鹤亮出今年的发展目标:力争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额超840亿元、增长8%以上。

他提到,天河将“新旧并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加快构建8个战略性产业引领、4个未来产业“抢滩”、6个现代服务业支撑的“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数智创新”,天河将狠抓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就地转化,推进小鹏科技园、广州湾区新药研究院等94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壮大软件与互联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擦亮“天河科创”品牌。同时,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力争全年新引进3个百亿级产业项目、10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新增1500家“四上”企业。

白云区委书记何镜清:建设“6+6+X”现代产业集群

白云区委书记何镜清表示,今年白云区对标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6+6+X”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0亿元、增长5.5%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0%、25%左右。

何镜清介绍,白云区将建强用好四大枢纽和十大发展平台,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区。推动枢纽能级大跃升,保障白云机场三期建成投用,加快国际商务合作区等建设;推动广州国际港二三期开发、白云港规划建设,积极畅通机场到铁路港再到海港的物流大通道。推动平台建设大提速,建设53平方公里枢纽经济集聚区。围绕枢纽建设“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大平台,全年出让产业用地建筑面积超400万平方米。

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建强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华为广州研发中心等科创平台,力促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以上。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新型储能、轨道交通等主导产业。推动航空及现代物流、现代都市消费、化妆品产业分别突破2000亿元、1000亿元、400亿元。

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将“三城一岛”打造成产业发展重要增长极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表示,黄埔区将坚决扛起“经济大区真正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主动在“12218”产业体系中,找准坐标、当好领衔,切实将“三城一岛”打造成为广州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今年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扩大开放“朋友圈”。黄埔区全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40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点燃创新“动力源”。发挥广州实验室、大湾区科创中心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引作用,推动广州高新区“扩容”,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0家。

实施高端化引领工程。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全年落地技改项目实现200个,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100%全覆盖、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实施绿色化转型工程,全年新增创建绿色工厂4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家,构建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

陈杰说,接下来黄埔区将高质量建设新型工业化智造强区,奋力为广州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贡献黄埔力量。

花都区委书记邢翔:坚决扛起“极点示范”新担当

“作为广州北部增长极主阵地,花都区必须坚决扛起‘极点示范’新担当。”花都区委书记邢翔指出,2025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工业投资增长2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5%左右,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30%以上。

花都区坚持向“新”发力。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12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210家。坚持向“数”赋能。依托华为(花都)工业互联网赋能和大模型创新中心,开展数智赋能美丽产业行动,推动超5000家中小企业用平台、促转型。向“空”图强,加快推进民航新质生产力产业园、低空经济产业园,构建低空产业生态圈。

此外,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做大做强”。出台具身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政策,力争全年新招引百亿级项目2个以上、十亿级项目20个以上、亿级项目100个以上。

番禺区委书记黄彪:锻强五个千亿元产业矩阵

番禺区委书记黄彪表示,番禺区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

黄彪介绍,番禺将对照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实施番禺“万亩千亿”攻坚,锻强五个千亿元产业矩阵,在战新产业中主攻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时尚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软件与互联网等产业。携手广汽集团加速“番禺行动”三年计划,打造第二个超1000亿元产业——时尚产业,推动灯光音响、珠宝首饰等时尚产业数字化升级。未来产业中主要布局智能无人系统和具身智能,深耕智联智驾、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重点领域。

黄彪表示,番禺区将大抓增资扩产,壮大“打粮食”基本盘。继续唱响、做实“来广州、正当时”“来番禺、趁当下”,推动企业组建投产“月月有动工、月月有竣工”。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决打好城中村改造攻坚战,加快实施柏堂村等项目。

南沙区委书记刘炜:以“南沙之进”支撑经济大市挑大梁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介绍,南沙锚定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低于5%、工业投资增长不低于8%的目标,打好经济稳增长、产业空间供给、招商引智、企业提质增效、城市品质提升“五大攻坚战”,以“南沙之进”支撑经济大市挑大梁。

做强制造业当家主引擎。南沙将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转型,争取引进新能源整车项目,采用灵活途径扩大汽车出口,力争实现产值1500亿元。巩固拓展船舶与海洋工程,吸引集聚核心船舶配套企业,力争实现产值230亿元。聚焦疫苗、眼科、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导入更多龙头企业,力争实现产值330亿元。培育壮大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支持关键材料研发、检验检测设备等核心环节延链补链,力争实现产值超100亿元。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拓展交易品种,争取期货产业园年底建成,做大做强飞机租赁集聚区。

刘炜表示,南沙将以追江赶海、乘风破浪的闯劲干劲,全力打造未来广州新核心、湾区发展新引擎,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

从化区委书记董可:力争全年落地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

“2025年,从化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奋力在全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找准坐标、选对赛道,发挥优势、干出实效。”从化区委书记董可透露,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突破6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董可指出,从化将在服务“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推动新兴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培优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百亿集群,壮大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及新能源两个50亿集群。在产业加速换挡变轨关键期中争创新优势。董可表示,狠抓招商引资“关键一招”,强化链式招商、平台招商、一把手招商,力争全年完成协议投资总额不低于350亿元,落地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

董可说,从化既有“从此山水”的绿色本底,又有“质化未来”的无限潜力,“今年我们继续拼出精气神、跑出加速度、干出新精彩,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力争203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

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表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建体系、拓空间、优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动力源。2025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工业投资33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力争实现6%的年度目标。

赵国生介绍,增城区将主动衔接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增城“12613”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203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

增城区将实施“三大攻坚行动”。实施城市更新大攻坚行动,启动5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资100亿元,推进1000亩低效用地“工改工”,推动现有产业升级,导入新兴产业。实施园区建设大提速行动,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创建“枢纽+通道+网络”国家物流枢纽示范区,争取每年整合产业用地5000亩以上,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承载力强的“万亩千亿”园区平台。实施城乡品质大提升行动,结合“办全运”“百千万工程”“绿美增城生态建设”,推动城乡风貌美“颜”提“质”、城乡品质提档升级,为各类产业和人才提供优质发展空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