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潘芝珍 通讯员栾轶敏 方贺堂报道 街头巷尾主动巡查,救助工作职能从“被动” 迈向“主动”;受助者在站内享受多元扶助,救助服务环节从“基础”升级为“复合”;专业培训接续而来,救助业务能力从“单一”蜕变至“系统”;走上就业岗位“扶上马送一程”,救助内容从“临时性”延伸为“发展性”……记者日前从广州市救助管理站获悉,自开展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以来,该站通过“四个转变”,不断提升救助管理服务的深度、温度和效率。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主动出击”视作工作职能转变的重点。该站与属地街道及网格员高效联动,提高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发现报告速度。此外,在高铁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及重点街道设置的服务点和驿站,已构建起全市救助服务覆盖网络。同时,救助站还联合多部门及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街面巡查和专项救助行动。
服务环节中,市救助管理站也完成了自“基础”到“复合”的转变。该站建设救助文化研究基地,打造“爱心橱窗”“励志大道”等主题区域,营造“家的温馨”。在综合服务专区,设有20个功能场所,由专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
为提升救助工作规范化水平,市救助管理站建设业务培训实践基地,健全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同时,健全完善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全市各区、各救助管理机构进行工作测评。
另外,市救助管理站还通过建立快速响应平台,精准开展个案帮扶,壮大帮扶联盟。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站与18家爱心企业建立就业帮扶联盟,开展职业技能公益培训,助力受助人员成功就业、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