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制衣村迎来节后“招工热” 今年工价略降,未现招工难
日期:[2025-02-17]  版次:[A08+]   版名:[影像广州]   字体:【
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外地务工者来穗人数增多,广州海珠区制衣工厂都会迎来招工高峰期。2月13日早上九点,大塘村招工一条街便热闹非凡,制衣厂老板与求职者人头攒动。

■工人们会查看老板提供的样品制作难度,争取拿个好价格。

■服装厂老板向工人介绍手中的服装工艺。

■“招工集市”上,一名制衣厂老板穿上亮色西装吸引目光。除了这身宝蓝色西装,他说自己还有粉色、红色、绿色西装,轮番上阵。

■这里也是市集,但交易的不是衣服,而是一天的辛劳。

▲制衣厂老板们拿着各色衣服站在道路两侧,等待求职者从中间穿过,不时停下来细细看衣服的针线,双方比划几下,一桩买卖可能就此达成。

■一位负责招工栏信息的招聘者在招工栏下更新招工信息。

■虽也有一些家庭式作坊,但大塘村的制衣厂以中小型规模为主。

■海珠区康鹭新招工广场,LED显示屏轮播着招工信息,与手持手写信息牌的招工者形成对比。

一条桥南新街从南到北,2月13日9时许,重庆人老黄已经从街头到街尾走了一遍,他频频问询,但还没有找到合意的工作。

这里就是大塘村的“招工集市”。每到年后,成百上千名招工人和打工人都在此聚集,黑压压的人群在大街上有序而缓慢地流动,在一波又一波的询价问价里,双方或是迅速达成意向、一同离开,或是打工人放下样衣继续寻找合意工种,而招工人则在原地继续等待有缘人。

走了一个多小时,尚无所获,但老黄神色自若。“现在是旺季,不愁没工作。”

老黄在大塘村打工不过一年光景,但对这条街的招工规律已经颇为熟悉。他告诉新快报记者,按照行情,年后第一个月是招工旺季,因为工厂基本都开工了,而工人们还没就位,供不应求之下,工价会上浮,打工人的选择面也会宽泛得多。

在这条大街上,诸如衣领、衣袖、裤袋等每一个制衣工序,都被拆分成单独的工种来招揽工人。而老黄所擅长的工种,是“领上领”,即缝制衣领,并把衣领缝进衣服里。

小衣领也有大门道。老黄告诉新快报记者,即便是一条衣领,也要从缝制的长度、曲度、是否需要贴标等纬度来考量完工的难易程度。越多工序,意味着完工时间越长。由于制衣工的工钱并不是按天结算、而是按件结算,所以对他们而言,最好就是能找到工序少、用时短的活计,这样他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拿到工钱。

以他个人为例,他刚刚在一家工厂做了两天工,缝了600多件衣领,到手980元,平均一件工钱为1.6元,而若是在非旺季,相同工序的做工单价则在1.3至1.4元一件。

一边走,一边问,老黄也感知到了今年行情的一些微妙变化。“今年的整体工价比去年要低一点点,一件大约低一毛钱。”他说。

这边厢老黄还在寻觅更合适的机会,那边厢“90后”湖北人小张已经在街上招到了两个工人,只要再招3个人,他一天的招工KPI就算完成了。

“今年我们的工价跟去年差不多,没降没升,但人比往年好招,一般问价合适了就跟我们进厂了。”小张来自湖北天门,在大塘村工作已经有10年。今年,他从年十二起就在街上举牌招工,每天都有所斩获。

“找工作比找对象容易,我1993年的,今年都32了,到现在都还没结婚呢。”举着招工牌,小张不无羞涩地说。

■文:新快报记者 罗琼 郭思杰

■图: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 郭思杰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