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多名市政协委员聚焦中医药产业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攻关、残疾人托养服务优化、传统行业转型、打造特色水上经济及文化产业“破圈”等话题,积极为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发声。有委员建议在中医药夜市、大型美食餐厅打造沉浸式体验区,配合现场实物展示与互动体验,吸引更多消费群体。
广州市政协委员高洪昭:建议引导中医药企业深挖历史底蕴
“广州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产业根基深厚,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新业态如中医药夜市、中医药美食等蓬勃兴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广州市政协委员、民盟广州市科技基层委员会副主委高洪昭提交了《关于挖掘中医药宝库“钥匙”时代价值 激活中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提案》。
他认为,目前,广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在内涵挖掘、产业规划、规范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挑战。为此,他建议加大对中医药养生理论、养生方法、传统技艺的挖掘和梳理,引导老字号企业深挖历史底蕴,展示独特工艺与经典产品,推动中医药文化和习俗传播,融入新业态产品与服务。
同时,推动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利用VR、AR等现代科技,在中医药夜市、大型美食餐厅打造沉浸式体验区,让消费者佩戴设备就能穿越时空领略中医药炮制场景、感受经络穴位奥秘,配合现场实物展示与互动体验,吸引消费群体。
广州市政协委员贾生鹏:建议培育一批示范托养服务机构
广州市政协委员、民进广州市综合基层委员会副主委贾生鹏表示,今年他提交了《关于优化提升广州残疾人托养服务供给的提案》。
“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指为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方面的社会服务。”贾生鹏说,托养帮助困难残疾人减少和消除社会参与和独立生活障碍,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他调研发现,当前广州公办托养机构服务力度有限且各区不均衡,新建设施进度缓慢。因此,他建议加大投入,改善既有公办托养机构条件,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按照《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培育孵化一批专业性强、运行规范、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的骨干示范托养服务机构,着力保障残疾程度重、家庭生活困难、托养服务需求强烈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基本托养服务。
广州市政协委员龙翔天:建议举办世界级水上体育赛事
“广州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有些地方还需加强和补充。”广州市政协委员龙翔天分享了《关于积极打造广州特色水上经济的建议》。
提案指出,当前,码头客运站商业配套不足,产业协同不足,还存在品牌影响力有限、人才短缺等问题。
他建议完善码头和景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设集候船厅、餐饮、住宿、购物、停车场于一体的综合性码头,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的码头枢纽,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打造城市新名片。
另外,他建议以第十五届全运会为契机,举办世界级高水平的水上体育赛事,提升广州水上运动的知名度和竞技水平。同时,发展滨水文旅产业,充分挖掘广州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打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滨水旅游线路。
广州市政协委员刘国兴:建议加紧部署大模型技术攻关
今年,广州市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委员刘国兴提交了《关于广州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发展的建议》,建议加快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科学研究发展新模式,助力广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他建议加紧部署大模型技术攻关。由政府牵头统筹协调,联合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实验室、高校等创新资源组建攻关团队,探索通用科学大模型的技术路线。同时,利用场景牵引培育市场主体。发挥广州市区位优势,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企业落地,加速培育全市人工智能本土企业,推动重点领域龙头企业牵头探索“AI4S”科研模型在重点领域的深度应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分层培育体系。
他还建议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培训体系。鼓励高校与龙头企业、科研机构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将教学内容与产业一线紧密结合,培养具备实战经验和创新能力的跨学科大模型人才。
广州市政协委员徐斌:建议开设AI工具使用培训课程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东篱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斌今年带来《关于推动AI技术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提案》。
他在提案中指出,当前,传统行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技术短板、资金压力和AI应用人才匮乏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建议设立AI技术应用服务平台,为传统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技术支持。通过专业技术团队的支持,帮助企业消除技术壁垒,推动AI技术的普及应用。平台可以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和方案定制等服务,降低传统企业应用AI技术的门槛,使更多企业能够参与到技术转型中来。
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开设AI工具的使用培训课程,帮助传统行业的员工掌握AI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使用AI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生产调度、质量管理等工作。通过这种培训方式,企业能够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提升整体的转型效果。提案还建议有关部门支持一批典型的传统行业企业,开展AI赋能转型的示范项目。
广州市政协委员李夏夏:建议运用AI帮助文化产业“破圈”
来自民革的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画院创研部一级美术师李夏夏提交了《关于AI背景下的文化“破圈”的提案》。她说,如何运用AI帮助文化领域“破圈”,是目前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文化创造者需要思考并关注的问题。
李夏夏建议,运用AI推动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运用AI技术通过图像识别、3D建模等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高精度数字化复原和记录,再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全球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她还表示,AI促进文化产业的升级与融合。AI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文化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催生出数字博物馆、在线教育、云演艺、沉浸式旅游等新兴业态。建议利用AI,进一步打破艺术、科技、设计等领域的界限,催生出更多跨界合作项目,如AI辅助建筑设计、AI驱动的音乐创作等,推动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