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将热扩散“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要求
新快报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日前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本次修订内容主要有修订热扩散测试,进一步明确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技术要求从此前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等,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等;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等。
此外,修订版本明确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即非驱动类电池不适用;完善绝缘电阻要求,增加包含交流电路电池系统绝缘电阻要求;提升挤压测试要求,增加绝缘电阻相关判定条件。
同时,工信部也明确提到,对于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该规定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而对于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该规定将于2027年7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已获批车型有1年过渡期,但需在2027年前完成改造或退出市场。
工信部认为,《安全要求》拥有四方面的重要意义,包括“筑牢安全底线,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引导技术提升,助力先进安全技术应用”“完善标准体系,支撑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以及“加强统筹协调,便利全球范围内经贸往来”。
无疑,此次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高度重视,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使用及回收环节也将有望实现标准化闭环管理。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国标的实施,将促使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加速升级,从电池原材料供应商、电池制造商到整车企业,都需要在技术研发、质量管控等方面加大投入,这或许会引发行业新一轮的洗牌,那些技术实力薄弱、无法满足新国标要求的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