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发力“百千万工程”
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城乡融合发展……近年来,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党委、政府与广州市荔湾区驻畲江镇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驻畲江镇工作队”)携手,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重要突破口,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建设山顶公园,推动畲江镇实现“绿富美”
春日的畲江镇,处处洋溢着蓬勃的发展气息。日前,新快报记者跟随工作队走访发生“质变”最具代表性的太湖村航天农业基地等地,了解最新发展情况。
畲江镇山顶郊野公园(红枫园)是红星村留塘岗新开辟的山顶公园,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建设面积约400亩,项目总投资约980万元,目前第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项目的落成促进了绿美畲江的生态建设,提升了整体环境,推动了畲江镇实现“绿富美”。“站在山顶俯瞰圩镇,我第一次发现家乡如此美丽,参与畲江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更强烈了。”在畲江镇土生土长的林伟康感慨地说,公园建成,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好去处,更增强了大家对家乡发展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航天农业基地变“景区”,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在太湖村航天农业基地,春耕现场一片繁忙。这里的智慧耕作道不仅为春耕提供了便利,还在农情观测、研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航天育种大棚已投入使用,里面培育着今年新播种的秧苗。接下来还计划培植如航天玉米、番茄、茄子等航天品种,这些太空种苗具有高产、抗虫、抗霜冻等优势,预计可使农作物产量提升20%至30%。该基地与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紧密合作,致力于打造集种植、旅游、智慧农业实践、农业体验和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与基地同步建设的畲穗丝苗米产业园运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运营模式,采用全自动加工体系,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营销网络,自农业基地和畲穗丝苗米产业园建设以来,已吸引超过5000人次的游客和学生等人员前来参观体验,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增收约50万元。
来自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研学团队的大学生赖小瑜(化名)表示,通过参观畲穗丝苗米产业园稻谷加工和大米销售、再到农业基地观察农作物种植并下田实际参与抛秧作业,切身体验了三产融合发展和智慧农业的技术革新。
智慧蓝莓+稻虾轮作,科技赋能产业增收
在上墩村智慧蓝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内,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目前,该基地蓝莓种植面积已达60亩,比2023年的5亩实现了大幅增长。蓝莓产量逐年递增,2024年亩产接近3000斤,预计2025年在精细化管理和科技赋能下,亩产量还将稳步提升。这里借助“5G+”智慧农业技术,实现了数字化智能监控、控制管理水肥滴灌综合系统,蓝莓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最高售价达到138元一斤。
除了蓝莓种植,基地还创新开展了“稻虾轮作”模式,上半年蓄水养殖小龙虾,下半年种植水稻,小龙虾年产量可达5000斤,水稻亩产约1000斤,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了一地双收。此外,基地还建设了菌菇房、田头冻库,培植鸡肉菌包。2024年,工作队协助基地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2025年,基地举办“乙巳畲江蓝韵,共赴‘莓’好时光蓝莓迎春活动月”等系列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过2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实在是太开心了!在这里可以体验亲手采摘蓝莓的快乐,同学们都在比赛谁摘的蓝莓最大最多。”来自梅城某幼儿园研学团队的陈婵婵小朋友说。
生态农业基地发展研学游,丰富产业业态
位于梅畲快线横岗岭出口处的咸和村福和生态农业基地同样亮点十足。基地地理位置优越,距离畲江北高铁站仅2公里。目前,基地种植有丝苗米、火龙果、葡萄等经济作物440亩,水产养殖100多亩和经济作物100亩。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基地在工作队的支持下,建设了育秧大棚等设施,目前小型碾米作坊、农耕文化展览馆已具雏形,研学团队穿梭其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丰富了旅游配套。基地负责人、返乡创业青年房嘉苠表示,接下来基地将加快推动和完善规划中的室内研学项目,通过农事体验活动不断丰富产业业态,市民游客可尽享文旅融合“大餐”。
“擦亮乡村振兴大讲堂招牌,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是当前帮扶的重点方向之一。”驻畲江镇工作队表示,将继续积极推动优先发展农业,通过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普活动,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素养,不断探索科技兴农新模式。同时,以全域旅游理念挖掘文化旅游产业潜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畲江镇将与工作队合力,抓产业、抓招商、抓项目、抓营商环境,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镇村产业共富增收与三产融合,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交出一份亮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