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信厅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聚焦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新快报讯 记者毛毛雨报道 4月22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聚焦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据广东省工信厅副厅长陈磊介绍,当前,广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2200亿元,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万台,约占全国的44%,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
陈磊表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已进入产业的爆发期、机遇期。省工信厅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遴选和发布工作。同时,围绕智能机器人产业中的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质企业,推广场景的示范应用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广东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争取到2027年,智能机器人的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同时培养3-5家全球一流的领军企业。
在拓展机器人服务民生场景方面,率先在结构化场景中推广应用,比如教育、医疗、社区商业服务、城市管理等场景。另一方面,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使之具备对环境的自我感知、决策规划及动态执行能力,以拓展应用于更多场景。
针对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比如老人护理、家务服务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提高人机交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用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以保护人身安全,对于一些应急救援、消防救援,城市管道巡检等危险性场景也有较强的需求。“我们循序渐进地根据应用场景的特点和技术发展成熟的能力来逐步推广应用场景,尽快让智能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陈磊说。
焦点
1
系统与终端、研发与应用不对称成企业共同难题
三大路径推动数据标准统一
作为国内首批聚焦机器人操作系统的企业,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构建机器人操作系统,但行业标准碎片化是最大挑战,系统与终端、研发与应用之间的不对称成为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对此,省工信厅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处长王强认为,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基于开源鸿蒙打造统一机器人操作系统,对于机器人产业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解决了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根”的技术问题。
王强指出,将通过三大路径推动数据标准统一:一是开源共建,联合企业群策群力开发系统,例如每年投入4000万元孵化开源社区,降低研发风险;二是标准协同,探索“自上而下”制定标准、“市场化平台协作”及“筑牢操作系统根基”三个方向,破解标准碎片化难题;三是数据贯通,以统一操作系统为地基,聚焦赋能各行各业,从单机智能走向多机协同,构建自主可控的机器人技术体系。
2
算力支撑、数据共享、审批认证等问题逐渐显现
联合相关行业探索“绿色通道”
广东加速推动AI在医疗、教育等民生场景落地,但技术普惠仍面临多重难题。
对此,省工信厅数字产业促进处处长张中凯表示:“对于人工智能在医疗以及在教育领域的推广一直是持包容审慎的态度。”包容是指积极支持人工智能在上述场景中推广应用落地;审慎是指,人工智能+医疗产品虽无需通过审批备案,但涉及诊断环节均需参照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的相关规定进行监管,以确保患者安全。
作为一款医疗领域的语言大模型,算法需要频繁迭代更新,而审批备案需要审慎。针对模型迭代与审批周期的矛盾,张中凯表示,将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探索“绿色通道”,在保障医疗安全和规范的前提下既保证大模型能够快速迭代,也能快速应用在患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