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对象中制造业领域40人,新质生产力领域69人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其中,广东省12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获表彰,劳动模范人选81名、先进工作者人选39名。
这些劳模都来自哪里?具体来看,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56人,其中企业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46人、企业负责人4人、企业管理人员6人;农民25人,其中农民工15人、普通农业劳动者3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39人,其中公务员11人、事业单位人员28人。
本次评选又有何特点?聚焦制造业当家、新质生产力,表彰对象中制造业领域40人,新质生产力领域69人;突出典型标杆、突出工匠人才,注重推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代表,表彰对象中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5人。同时,面向基层,面向一线,表彰对象向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农民群体倾斜,涵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针对广东农民工多的特点,有15名农民工获表彰,占农民人选总数的60%。
记者从广东省总工会获悉,为开展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根据工作部署,经自下而上、层层选拔、好中选优,广东有360名个人获评广东省劳动模范、40名个人获评先进工作者和100个集体获评先进集体,日前均已公示。
■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通讯员 粤工宣
●全国劳动模范、黄埔新材(广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杰:
解决航空轮胎“卡脖子”难题
建设首套飞行起降动力学大装置
“很多人不知道,在过去我国民用飞机轮胎还是依赖国外租赁,且按起降次数收费,如若断供,我们就没有轮胎可用。”为此国家设立重大专项,解决航空轮胎难题,黄埔材料院是承接单位之一。2020年,王杰辞去公职来到广东,全身心投入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项目建设。
王杰说,别小看飞机轮胎的生产过程,这并非橡胶与纤维的简单复合,轮胎内部结构由数十层复合材料精密堆叠而成,纤维与橡胶的排布需要通过数字化软件模拟分布情况,技术复杂度远超传统橡胶制品。彼时,民用航空轮胎还依赖高品质进口橡胶,王杰便带领团队自主合成特一号橡胶,实现材料自主可控。
连续五年的技术攻关,目前,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已完成航空轮胎国产化技术全链条贯通,正加速推动产业化落地,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转化。据此,王杰还带领团队建设了国内首套飞行起降动力学大装置,这一装置通过动态模拟系统复现飞机轮胎在冲击着陆、扭转侧偏、超低温环境、高速滑跑及爆胎失效等工况下的状况规律,无需实机测试便能精准定位问题,为轮胎材料优化、结构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不仅如此,这一装置汇集了大批低空经济领域企业,满足企业研发模拟测试的需求,“可以说,是广东低空经济的先行一步”。当前,王杰正带领团队全力推动装置设备安装、功能调试及技术能力建设,2024年经专家组验收鉴定,已具备部分对外服务运营能力。
王杰深知,新型研发机构要担当起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阵地的作用,她带领团队为企业解决技术瓶颈等急难愁盼问题,输出技术、新工艺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累计服务企业超80家,服务项目超90个。建院至今,黄埔材料院获授权知识产权339件,其中发明专利161件,孵化企业37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累计产值超12亿元。
二十年如一日深耕高分子聚合物领域,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王杰以柔肩扛起国家战略科技重任,用科研成果诠释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新型柔性配用电实验室主任许中:
探索攻克“电压暂降”世界级难题
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高高瘦瘦的身形,配一副黑框眼镜,这就是38岁的许中。作为南方电网电能质量治理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深耕电力科研一线十五年,攻克多项电能质量国际技术难题,推动国产电压暂降治理高端装备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电压暂降问题是困扰半导体、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在过去,高端制造业的电压暂降治理装备主要依赖国外进口。
何为“电压暂降”?许中举了个例子:“简单来说,我们日常生活用电就像用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能正常使用,灯亮、电器运转都不会有问题。但像芯片制造、汽车生产线这类高端产业,它们的精密设备需要喝‘矿泉水’——对电压稳定性要求极高,哪怕出现0.1秒的电压暂降,都可能导致整条生产线停机,甚至造成价值千万的芯片报废或精密设备损坏。”
2010年,有高端制造业用户反映电能质量问题影响生产,许中决心发展优质用电技术方向。他带领团队持续10年开展科技攻关,建成国内最早的电压暂降专业实验室和城市电网规模最大的电能质量大数据平台,覆盖330万监测点,涵盖电网和用户侧监测、治理信息及敏感设备耐受特性信息,总数据量超过20T。
他还研发了基于新一代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电压暂降治理装备,核心参数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全过程响应时间仅5ms,体积减少三分之一,解决了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现场应用痛点问题。
2024年,由许中牵头申请的国际标准《电能质量管理 公用电力系统事件影响域评估》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会议表决,正式获得立项批准。这也是中国首次牵头的电压暂降领域国际标准,主要用于评估电压暂降等事件对敏感用户的影响,为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填补电压暂降治理领域国际标准空白。
在优质供电技术取得突破后,许中团队又开始了产业创新,建成国内首个电能质量治理装备中试验证平台,开展从1到100的产品熟化工作。他还牵头成立全国电压暂降工作组,孵化产品近5年销售额近21.6亿元,推动电压暂降治理高端装备国产装备市场占有率提升,推动全国电能质量治理产业发展壮大。
●广东省劳动模范、广州逸彩彩瓷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周承杰:
广彩“守艺人”,创造出“一次定色,二次洗染法”
2001年,从广州市轻工技校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的周承杰进入广州织金彩瓷厂,师从国家级传承人翟惠玲,开始学习广彩技艺。在老师傅的言传身教中,他逐渐领悟到广彩“织金堆玉”的精髓,从进厂拜师学艺到成立工作室,周承杰的广彩之路已走过二十多年。
周承杰说,传统广彩制作多采用“一次性填色烧制”的技法,即在白瓷胎体上用水性颜料一次性完成彩绘后,经800℃高温烧制定型。这种工艺虽能保留广彩特有的色彩厚重感,但色调层次单一,难以呈现丰富细腻的艺术效果。
为突破传统技法局限,经过长达多年的反复试验,周承杰创造出“一次定色,二次洗染法”这一新技法。“首次填色烧制后,在釉面上改用樟脑油、五香油等油性原料进行二次洗染,通过油料与釉面的渗透反应,在保留传统厚重质感的基础上,叠加出更为灵动的色彩渐变与层次变化。”周承杰说。
“操作起来其实并不容易”,周承杰说道,这需要创作者精准掌握颜色属性与温度变化的微妙关系,既要防止油料洗染时出现“缩釉”的缺陷,又要避免因颜料属性不稳定导致的“爆花”风险。如此烧制成型后再二次加彩,既保留了传统厚重感的同时,色彩更加丰富、层次更加分明。
在传承路上,周承杰始终保持着开放姿态。近十年,周承杰从海内外收集“广彩古董”,挖掘失传的技艺,复原旧时工艺;运用新材料、新技艺、新手法,不断创新和突破,实现新老技艺的融合;大胆尝试,设计文创产品,创作出广彩文创,融入大众生活之中。他带领团队开发出广彩元素冰箱贴、手机壳等文创产品,与广交会合作设计定制纪念瓷盘,让广彩这一传统技艺在生活中焕发新生。多年来,在各大院校、机构开展广彩体验、课程培训和讲座,让非遗技艺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