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王彤 通讯员祝健轩报道 记者从广州市住建局获悉,经过八年建设,广州市环城管廊、广花管廊、天河智慧城管廊、琶洲西区管廊四个大型综合管廊项目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志着“城市地下空间动脉”已基本打通。全市管廊已建成投入运营175公里,入廊管线688公里,与现有管廊共同构成“一环N射多区域”骨架系统,为城市供电、供水、通信等城市生命线提供坚实保障。
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看不见的生命线”,其建设意义深远。管廊通过集约化敷设管线,有效规避外力破坏风险,运维人员可直接进入廊内检修,无须频繁破路开挖,减少路面反复开挖问题,延长管线使用寿命,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同时,通过缩小管线安全间距,管廊释放大量地下空间,为未来城市建设发展预留宝贵资源,并助力“架空线”下地,改善城市景观,提升土地价值。
环城管廊全长45.7公里,是国内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随轨综合管廊,呈“O”形环抱海珠、天河、白云、越秀、荔湾五区,共联通29座变电站、12座自来水厂、加压泵站及多个通信枢纽。
广花管廊全长15.79公里,与广花快速路改造工程“打包”建设,实现交通与管线“双轨并进”。通过拓宽车道,建设立体交通,增设慢行系统,全线主线取消红绿灯,将原需90分钟的通勤路程缩短至30分钟,同时集成电力、通信、供水等管线,服务白云机场、广州北站两大枢纽。
天河智慧城管廊全长16.95公里,覆盖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等数字经济高地,其与广佛环线智慧城站厅共建地下空间,通过配建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环卫站、便民服务等可租赁、可销售、可抵质押的商业设施,缓解城市停车难、公共设施落地难等土地供需紧张难题,对管廊空间充分发掘利用,提高管廊自身造血功能。
琶洲西区管廊全长7.12公里,深度嵌入琶洲数字经济试验区,服务阿里巴巴、唯品会等龙头企业。项目首创“管线+数据”双集约模式,不仅容纳电力、给水、通信等管线,还预埋5G微基站、物联网感知设备,构建“地下智慧管网+地上数字生态”的协同网络。
广州市实施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机制,破冰破局解决水、电、气、通信管线入廊费及日常维护费难题,出台《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参考标准》。此外,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广州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关于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意见》《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建立“规划-建设-运营”全链条管理体系,正在编制《广州市小型综合管廊与缆线管沟工程技术指引》。
截至目前,广州市已初步构建起“中心环线+放射干线+区域支线”的立体管廊网络。四大市属综合管廊项目已有电力、通信、供水共167公里管线入廊,已签订入廊协议金额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