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钦 资深媒体人
日前,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在社交媒体上对近年来充斥在商业广告、包装设计中的一些字体的审美提出尖锐批评,“毛刺很多、飞白很多、提按顿挫很大”。邱志杰的声音再一次把前些年便引起过热议的所谓“国潮书法”推到风口浪尖。在邱志杰看来,这反而是“日式字体的特点”,他甚至给这一类字体命名为“武士道书法”。
近年来,游戏广告、餐饮海报等设计中涌现出一类风格多以凌厉的飞白、夸张的提按顿挫和棱角分明的笔触为特征,试图通过视觉暴力吸引眼球的字体,网络称之为所谓“国潮书法”,但实质是“江湖字体”,邱志杰对此提出尖锐批评,认为这种风格是“文化暴力与审美降维的合谋”,将书法异化为“视觉炸药”,剥离了其“书以载道”的文化内核。
早在2021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林阳就以《电脑字库应杜绝“江湖字体”》为提案引起广泛关注,2022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张继也提出《字库行业要严把书法字体质量关》。同一年,为进一步规范出版、影视及相关新媒体等大众传播媒介汉字使用,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出版协会等11家协会、学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倡议》,其中便提到,加强字库字体使用审核把关,对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电影、电视、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及相关广告、宣传品等,“抵制忽视汉字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夸张变形的‘丑书’‘怪书’类信息化字体产品”。
既然相关的专家和专业组织都如此重视上述现象,为何“江湖字体”依然活跃于公共领域?
在邱志杰的批评声音传出之后,某设计平台立刻发起了一场“我们的字体现在问题很大吗”的讨论,在这场讨论里,某字体设计师认为,尽管“国潮字体”不够美,“但在商业上,足够吸睛、足够有表现力,就有当下存在的合理性。”而另一位设计师则认为,“毛笔字的炸裂效果确实很适合当代商业设计的需求。一个商业设计,商家要求用最少的钱最快的速度得到最好的回馈,设计师只能妥协用现有的字库字体去拼。”
由此可见,“江湖字体”的流行,实质是商业逻辑对文化传统的漠视和经典美学的消解,当商业资本将书法异化为“视觉诱惑工具”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审美格调,更是文化主体性。回望东晋王羲之在《书论》中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这里的“迟急”“曲直”“藏出”“起伏”说的都是在用笔过程中行笔的变化。北宋苏轼也曾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清代翁方纲更警示,“专凭己意而不明古法者,终难登堂。”传统古法在书写中始终没有脱离核心,但“江湖书法”为了追求感官上的“豪爽”,强化了视觉力量感。枯笔飞白被肆意放大,提按顿挫异化为机械化的棱角,墨色对比沦为刺激感官的工具。也正如中央美院教授刘彦湖所言,此类设计“让书法成为肌肉男”,失去的不但是虚实相生的美学本质,更失去了文人书法中“藏露相济”的哲学智慧。
无奈的是,这种“伪传统狂欢”居然还披着“国潮字体”的外衣,当书法从“心画”退化为“视觉冲击”的畅快,其承载的哲学意蕴与文化传统也随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