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升驻镇帮扶队伍工作能力,5月14日至16日,佛山市驻云浮市帮扶工作组罗定市小组在肇庆四会市举办驻镇帮扶工作素能提升培训班,通过“理论授课+经验共享+实地见学”三维赋能,为罗定市小组及7个驻镇工作队全体人员“充电蓄能”,并联动禅城区驻四会市帮扶队伍开展实地研学,助力打造善统筹、懂政策、能攻坚的帮扶铁军。
■新快报记者 胡珊霞 通讯员 房裕雄
思想筑基 锚定帮扶战略方向
在开班仪式上,禅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乡村振兴局局长邓建忠为培训班作开班动员讲话,以三个“关键点”为参训干部廓清工作方向。
“要坚决克服‘过关’‘交差’思想,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邓建忠在动员讲话中着重强调:“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之年,我们的工作不仅是巩固脱贫成果的‘稳定器’,更要成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助推器’。”
邓建忠结合自身参与清远扶贫的工作经验提出,乡村振兴工作关键在于紧扣“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这一主线,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与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尤其要做好“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和“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三篇文章,让农村高质量发展,让农民享有产业增值收益。同时,邓建忠寄语参训干部珍惜学习机会,以优良学风作风确保驻镇培训实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创新的动力、实干的激情,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其话语引发在场学员共鸣,有学员会后坦言:“邓主任的讲话既有战略高度又具实操性,为我们破解产业同质化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标杆引路 解码乡村振兴紫南实践
培训期间,中国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村——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党委书记潘柱升以《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推动结对帮扶见实效》为题进行专题授课,解码乡村振兴新路径,分享结对帮扶实战经验。
“过去十几年单纯依赖土地和物业出租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文旅融合才是新出路。”潘柱升在授课中直言,紫南村以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契机,创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旅游+农业、文博、教育等多元业态。其打造的“紫南水上F3魔鬼赛道”新IP,通过企业冠名赞助实现“全年无休”赛事安排,探索出“准商业化运营”新路。数字见证蝶变,该村旅游接待人数从2018年不足1万人次跃升至2024年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到300万元,带动关联产业增收3000余万元。
在结对帮扶领域,紫南村形成独具特色的“七抓七帮”工作法。从观念转变到组织建设,从资金筹措到制度完善,该村已帮扶省内外五个村庄实现产业“造血”。其经验获评广东省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帮扶不是走过场,而是要为区域协同发展挑大梁。”潘柱升介绍,“要以‘昨天、今天、明天’三个维度,以‘七抓七帮’方法扎实推进。”有学员感慨:“紫南经验证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实战淬炼 锻造“帮扶铁军”硬核本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特别设置跨市交流环节,佛山驻云浮市帮扶工作组罗定市小组还邀请了佛山市驻肇庆市帮扶工作组四会市小组(队)全员联合参训,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分组研讨实现经验互鉴。驻罗镜镇工作队队长柯绍政、驻苹塘镇工作队队员刘俊呈、驻下茚镇工作队队长张伟德、驻黄田镇工作队队长黄毅飞等分享了工作经验。驻四会市小组提供了引进企业和典型村作为现场教学考察点,两地干部实地考察了肇庆市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教学点。参训干部们就产业帮扶、村企合作、创新帮扶工作思路等展开研讨,提升了作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队)干部的素质能力,努力成为一支善统筹、懂政策、能攻坚的帮扶铁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这次培训既是加油站又是冲锋号,不仅锻造了‘帮扶铁军’,更架起了区域协作的桥梁。”佛山驻云浮市帮扶工作组罗定市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帮扶实效,以“二次创业”姿态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佛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