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标准”总数达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等领域
港车通关提速、托育养老提质、粤菜标准统一……随着“湾区标准”不断落地见效,粤港澳三地居民正享受更加统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5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广州召开推动“湾区标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湾区标准”工作情况和建设成效。记者在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已发布的“湾区标准”总数达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
■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 通讯员 粤市监
民生领域深度融合促进优势互补
“湾区标准”全称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携手粤港澳三地,大力发展“湾区标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桥岛隧智能运维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系列“湾区标准”,有力支撑粤港澳交通新基建的建设和运维。《基于信息化协同平台的跨域机动车服务要求》和《基于信息化协同平台的跨域机动车服务流程》2项“湾区标准”,为公安、海关等部门智能监管数据联动与共享提供系统支撑,助力卡口验放时长缩短至60秒以内,有效服务“港车北上”“澳车北上”。
民生领域深度融合方面,粤港澳三地共同研制了《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生活照顾指南》等6项“湾区标准”,促进优势互补。《婴幼儿托育服务规范》《早期发展指导(教育)机构管理规范》2项“湾区标准”指导粤港澳三地超90家托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学校开展管理流程优化和服务质量升级,累计培训托育和早期发展指导从业人员2550人次,服务粤港澳三地家庭5000多个。
文化领域亦取得新突破。粤港澳三地共同研制的《粤菜菜品标准编制指南》,指导推动58项标准纳入“湾区标准”清单,得到三地餐饮界积极响应,佛山建成了15家粤菜示范店,潮汕四市及香港打造20家潮菜示范店。多地还以“湾区标准”为教材对海内外技能人才开展烹饪培训,推动经典粤菜烹饪技艺在华人文化圈中传播推广。
“湾区标准”还服务于大型赛事活动。《移动电竞赛事用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湾区标准”成功走出湾区,被第19届亚运会写入赛场技术性指导文件,并用于官方赛事用机测评认证,确保亚运会217场电竞赛事中逾200台赛事用机“零故障”。借此经验,志愿者服务、龙舟竞赛、醒狮表演等方面的“湾区标准”也已发布或正在研制。
潮菜鱼丸、姜醋蛋将有“湾区标准”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新一批9项“湾区标准”即将实施,涉及产业、营商、文化等方面。
在科技创新领域,3项标准包括《印刷流程控制的色调值(CTV)计算及应用要求》《桥岛隧一体化建(构)筑物防雷技术规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规范》。其中,《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规范》将系统破解通信基站选址困难、管网建设协调复杂、设施管理标准缺失等突出问题,为粤港澳大湾区通信设施统筹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在政务商务合作领域,3项标准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跨境身份认证技术规范》《珠宝零售企业经营规范》《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规范》。例如,《珠宝零售企业经营规范》整合内地制造经验与港澳零售经验,规范珠宝零售业商品质量、客户服务、知识产权管理等内容,巩固大湾区作为全球珠宝贸易与加工枢纽的地位。
文化民俗领域,3项标准包括《潮菜 鱼丸(汤)》《潮菜 姜醋蛋》《进口鱼胶追溯通则》。鱼丸、姜醋蛋是潮菜中的著名菜肴,鱼胶则是深受大湾区居民欢迎的滋补品。相关“湾区标准”研制有助于传统饮食文化的保存和继承,更可推动向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型。
据悉,“湾区标准”研制主体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发布的235项“湾区标准”,共有3563家(次)单位参与,涵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三地实施“湾区标准”意愿持续提升。声明使用“湾区标准”的单位数量达到了6827家(次)。“湾区标准”应用场景持续拓展,被社会各界作为技术规范、服务指南、培训指引等广泛使用,有效推动三地在基础设施、民生、人文等领域互联互通。
接下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与粤港澳协同推进“湾区标准”工作,吸收粤港澳三地更多机构与专家参与“湾区标准”的制定工作,围绕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总体战略部署及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湾区标准”覆盖面,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便利、高效跨境流动,持续推动“湾区标准”提质、扩容、增效。
链接
除鱼丸外 汕头牛肉丸也有“官方标准”
1月6日,新修订的《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汕头牛肉丸DBS 44/005-2024》落地实施,新标准明确要求汕头牛肉丸中牛肉含量须超过90%,或牛肉与牛筋总含量达到90%以上。此前,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餐厅的牛肉丸都标称“手拍”“手锤”,但甚少能看到关于牛肉含量的信息。
对此,广州市政协委员付伟指出,一些基层特色农副产品虽然闻名遐迩,但加工形式比较简单,制作过程参照的食品标准仅以符合卫生标准为底线,这是不够的。标准化犹如可查的“尺度”,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